冬日的吉林大地一望无际。一层金黄的秸秆铺在田间,像给黑土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在梨树县孤家子镇两家子村,种粮大户宫雪把收获的玉米运送到粮库,经过登记、扦样、检验、过磅、卸车等环节后,粮食通过自动传送设备进仓入库。
“100多公顷地玉米全进粮库进行烘干。还能点价卖粮,免费给储存3个月。”强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宫雪高兴地说。
从看天卖粮,到看价卖粮。过去的“地趴粮”,存放时间有限;现在的储粮仓,粮食储存到第二年,干粮价格会更高。“储粮的时间长,粮食品质还好,破碎率低、杂质率低,没有因为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宫雪说。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之一的梨树县,正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试验田。
“通过使用‘梨树模式’种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在地里用手一抠还能看见蚯蚓。通过秸秆还田,培肥了地力,配合合理密植,每公顷产量比5年前增加2000斤。”宫雪自豪地对记者表示,同样的土地,不同的模式,玉米产量达到公顷产1.2万公斤,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2024年,我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粮食总产达到853.2亿斤,居全国第四;粮食单产971.7斤/亩,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