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把抓好粮食增产作为头等大事的白城,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18.45亿斤,同比增长2.02%,增幅居全省第1位。如今,白城市粮食产量已实现“十三连增”,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七分之一。这是白城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所作出的担当,是白城人足以自豪的底气。
2024年,白城市稳步推进盐碱地治理国家试点工作,改善类水田种植14.2万亩。创建“五位一体”(国有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农民+水肥一体化+合理密植)模式,新增高标准农田近60万亩。落实保护性耕作776万亩、水肥一体化461万亩、“一喷多促”361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5%。
2024年,白城市畜牧业发展脚步也在加快。肉牛养殖量突破120万头,生猪出栏量增长6%,肉羊、奶牛养殖量均占全省40%以上。
2025年,白城市将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改地增粮”。全力抓好32个盐碱地治理国家试点项目,推进28个盐碱地治理在建项目,力争新增耕地4万亩以上,巩固提升“五位一体”模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化“科技兴粮”。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保护性耕作780万亩、水肥一体化500万亩、“一喷多促”380万亩。加强“以水保粮”。完成引嫩入白扩建一期、大安灌区二期工程,推进白沙滩、洮儿河灌区续建配套,实施洮儿河清障50公里以上。整治农田沟渠1600公里。坚守“耕地红线”,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以上,力争总产量突破120亿斤。
2025年,白城市将加大养殖业扶持力度,以加工牵引养殖,全市肉牛、肉羊、白鹅养殖量分别发展到150万头、600万只、450万只。
2024年,白城市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又取得新成效。吉林梅花新一轮投资60万吨赖氨酸项目开工建设,吉林协联40万吨柠檬酸一期项目稳产运行。牧原肉食产能持续释放。吉运肉牛即将竣工投产。大安预制菜项目主体完工。燕麦化妆品、速食面等特色加工实现量产。飞鹤乳业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5年,白城市将持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扩能延链。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聚焦主粮、肉乳、特色农产品“三条线”,加快向食品工业升级,向“农业强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