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强信心、聚民心、筑同心,372名人大代表汇聚一堂,共谋吉林市发展大计,共话2024年取得的可喜成就,共绘江城未来美好蓝图。
1月9日至10日,吉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补选产生了吉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吉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会议表决通过了吉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等6项决议。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肩负时代使命和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共同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谱写新时代新江城砥砺奋进的新篇章。
2024年,在中共吉林市委坚强领导下,吉林市人大常委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锚定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目标,依法履行职责,不断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吉林市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坚定发展信心,砥砺奋进前行。《吉林市政府工作报告》在代表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报告充分展现了吉林市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这份沉甸甸的答卷振奋人心、提振士气;报告描绘的发展蓝图思路清晰、措施精准,为打造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增添了信心、积蓄了动能、倍增了底气。
代表们相信,在吉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一府一委两院”的大力支持下,本届人大常委会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全力推动省域副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吉林市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征程上快速前进的一年。一年来,在吉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吉林市人大常委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锚定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目标,依法履行职责,不断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吉林市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 把握政治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锚定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目标,依法履行职责,不断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吉林市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在本届人大常委会在本次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吉林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提出这一明确要求。
突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组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决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吉林市委对人大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重大事项、重要立法、重要工作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党组定期向市委常委会报告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聚焦全市中心大局、群众切身利益、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依法行使决定权,作出决议决定20项。
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精心组织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建设吉林市宪法园,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有机统一,推动人事任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推动高质量立法 护航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吉林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升立法工作质效,推动立法更加适应改革发展、满足人民期盼、体现吉林特色。
突出民生重点立项。在立法过程中积极践行立法为民的指导思想,努力通过立法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持续关注安全生产重点领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吉林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制定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组织3次集中修改,建立多元共治新格局,为做好电梯安全保障和管理工作提供可操作依据。立足于提升民生福祉、回应社会关切,坚持“小快灵”立法思路,开展《吉林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制定工作,为吉林市进一步提升住宅物业管理水平提供法治保障。
统筹协调“立改废释”。全年对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了4轮清理,着重梳理与新修改上位法有抵触、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行法规。经过细致审查和深入论证,梳理出23部需清理法规,其中修改13部,废止9部,单独列入立法计划修改1部。有序做好上年度立法项目的收尾工作,《吉林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已公告实施。
坚持科学民主立法。贯彻落实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立法服务基地、立法联系点和立法咨询员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全年共征集市人大代表、立法咨询员及社会各界对法规草案的反馈意见、建议240余条,在立法中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提升监督质效 助力经济发展
2024年,吉林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贴近民生,综合运用法定监督方式,不断提升监督质效。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听取审议吉林市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工作报告,监督各县(市)区全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专题询问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视察吉林市冰雪产业发展情况,推动新兴支柱产业发展。调研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视察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情况,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与发展。
聚焦城市更新建设。按照吉林市委要求,成立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工作专班,组织推进博物馆建设等文旅项目,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绿美江城”专项行动,对《吉林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推动乡村绿化和转角公园建设工作,督导并超额完成乔木栽植和绿篱补植任务。听取审议市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专项报告,助力绿水青山建设。视察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推动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聚焦民生福祉跃升。创新监督方式,不断增强监督实效。针对城区供热情况开展深入调研、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全方位监督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调研新业态就业形势及劳动者权益保护情况,推动就业保障工作全覆盖。视察全市消防工作,持续增强责任部门及有关单位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有力保障青少年、妇女及困难群体权益。调研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对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农村新型经营模式发展情况,视察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民生改善等方面进行视察。调研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坚持公平正义,体现司法温度。听取审议全市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情况工作报告,为吉林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专题视察全市公安机关依法整治酒驾醉驾工作情况,推动酒驾醉驾查处工作规范化。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公证工作情况报告,促进公证在服务发展和保障民生中发挥好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听取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推动能力建设 发挥代表作用
这一年,吉林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吸纳人民意见,尊重人民意志,为吉林振兴发展凝聚共识、汇集力量。
全力支持代表履职。落实“两个联系”制度,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组织相关专业领域代表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召开省市人大代表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听取意见建议。强化代表履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代表工作评议评选,对42名优秀代表予以通报表扬。组织部分省人大代表围绕文旅产业发展开展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为推进吉林市文旅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加强代表学习培训。以提高政治能力、依法履职能力、服务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和强化作风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大和省人大组织的培训,举办市人大代表培训并指导和支持县(市)区人大开展代表培训,全年共培训代表8800余人次,代表履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组织县(市)区人大开展年度工作评估,制定代表之家活动计划,持续深入开展“代表进家站,履职为人民”主题活动,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的新常态。全市各级代表之家开展活动近1900次,代表参加活动1400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3300余件。
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把改进代表建议办理作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举措,加大督查检查力度,注重建议内容高质量和办理高质量,完善代表建议交办、督办、答复、反馈工作机制。2024年,代表建议办结率、面复率、代表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部分办理结果转化为推动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实现了“通过办好一个建议,解决一个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的目标。
打造“四个机关” 加强自身建设
这一年,吉林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打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常委会党组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开展“忆党史、强党纪、正党风”教育培训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赴磐石市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着力加强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建设,成立预算工委和代表工委。不断深化“学习型人大”建设,进一步完善常态化学习机制。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举办了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和专题学习活动,开展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辅导。制定“三重一大”事项办理细则。深入开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夯实年活动。开展机关廉洁文化创建活动,经验做法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