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长的课间休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上一堂课到下一堂课的思维转换,有助于他们在下节课中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推进“课间15分钟”措施,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充裕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释放天性、课间充满欢声笑语。
延长课间时长是各界期盼已久的举措,尤其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期,久坐不动、不接触自然光不利于孩子们骨骼发育和视力健康。通过推行“课间15分钟”,学生们就有更多机会走出教室进行身体活动,如打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不仅如此,更长的课间休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上一堂课到下一堂课的思维转换,有助于他们在下节课中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何使这一项惠及中小学生的好政策得以充分落实、推动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
既重视谋划,还要抓好落实。如何利用好课间这15分钟是发挥好举措效能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加强统筹规划,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课间要动什么、怎么动、在哪儿动,对学生自主活动和班级集体活动提前进行策划,并做好安全防范,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间时间;另一方面,要打破学校“围墙”,赢得更多家长支持,比如不少地方正探索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以学校为圆心、区域为主体、资源为纽带,让家校社同频共振。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而言,要妥善利用校内资源、全面挖潜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用心为学生搭建更多户外活动平台,把各类体育锻炼活动与学校教学课程结合起来,让老师的角色从课间管理者向参与者和设计者转变,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此外,还要持续丰富活动形式,探索开发“15分钟趣味课间”,创新开展亲子篮球嘉年华、户外拉练等趣味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课间活动中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快乐和体育运动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