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我省文艺事业以蓬勃之姿,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日前,我省雕塑作品《同唱》荣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金奖,张朝帅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宋旭安荣获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2024年,全省文艺事业捷报频传,高层次奖项纷至沓来,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化供给精彩纷呈,文化惠民活动深入人心,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凝聚起文艺力量。
扎根吉林大地
优秀作品百花齐放
一年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创作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切实把“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深度贯通起来,以高品质的文艺作品和沉甸甸的文艺成就抒写了吉林的万千气象。
荣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金奖的雕塑《同唱》,是吉林美术界时隔40年再一次斩获全国美展最高奖项。走进作品,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文工团女兵群像跃然眼前,她们的勇毅、坚定与无畏,以极具震慑心灵的艺术张力呈现出来。谈起创作思路,作者孙妍娓娓道来:“《同唱》追求简洁和谐的形式,用质朴而富有力量的塑造语言,通过细腻入微的细节,构建起一幅触动灵魂的精神画卷。雕塑艺术的魅力在于能直接冲击感官,激发情感共鸣,在美育传播和历史文化传承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的张朝帅,在排练室度过无数日夜,对每句唱腔、每个身段都精雕细琢,用坚持和汗水,诠释了对东北二人转艺术的执着。在书法领域,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的获得者宋旭安也有着同样的执着。“楷书以元氏墓志为基,旁涉造像题记,参以行书笔意。隶书以汉碑精工典雅一路为法,兼容他碑体势。笔锋刀锋,无所间隔,纵势横势,妙善协调,自家特色具有较高的辨识度。”颁奖词的评价,正是对他艺术造诣的高度认可。
这一年,吉林文艺全面开花。鼓乐作品《农乐长短——庆丰乐》入围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王莅翔的摄影作品《我的朋友》在第二十四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获奖;联合出品的电影《抓娃娃》《志愿军:雄兵出击》屡获大奖;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等国内大展中,吉林作品入选数量显著增加,成绩斐然。
不仅如此,地域特色文艺创作同样成果丰硕。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百镇百歌”“村歌嘹亮”采风创作,推出多首原创歌曲。大型原创话剧《唱唱儿》将话剧与二人转创新融合,在大连的巡演中广受好评。二人转《斗牛》《呼唤》等多部作品在各类展演中大放异彩,展现了吉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整合文艺资源
文化供给精彩纷呈
只有文艺资源形成合力,精品佳作才能层出不穷。我省积极对接中国文联优质文艺资源全面落地,强化省际文联交流互鉴,推动省内资源整合,通过开展高水平展览展演,全方位提升文化供给的质量与层次。
借中国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挂点联系吉林的契机,一系列高规格文化活动落地生根。殷秀梅、刘佩琦、李玉刚等40余位著名艺术家齐聚珲春,为当地千余名百姓带来“东方唱响——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吉林延边东方第一村文艺演出”,歌舞表演、器乐合奏、情景讲述、访谈对话等形式多样的精彩节目,舞出了延边人民的喜悦幸福,唱响了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时代强音。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及20余位国内美术名家走进珲春,开展写生采风活动。5天时间里,美术家们的身影奔波在“一眼望三国”景区、敬信湿地、防川村等地,创作百余幅“沾泥土、带露珠”的作品,充分展现了我省历史底蕴、生态环境、民俗特色、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独特风貌。“第一次到珲春,这里山川壮美、风光秀丽。在这里采风,画着自己喜欢的风景,江风吹过画布,我有了更多的灵感。”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孙洪利如是说。
去年5月,延边工人文化艺术中心热闹非凡,全国摄影大展、全国名家油画作品展、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同期在这里开幕。展览现场,汇聚了大批精品佳作,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书法爱好者孟庆森说:“这种高规格的书法展对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现场看和在网上看完全不一样,我们能近距离观摩到书法线条运行的规律和方法,并从中领悟和学习到真正受益的东西。”
此外,“赓续文化使命 谱写时代篇章”中国文联2024年文艺名家宣讲、中国舞协“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中国曲协“送欢笑到基层”专场演出等系列活动相继开展,丰富了吉林的文化生态。
在省际交流上,吉林主动出击。“结对子共发展”河南吉林新疆兵团书法联展,为书法爱好者带来多元艺术视角;第七届东北三省魔术展演,让观众领略魔术的神奇魅力;文化润疆活动将吉林文化带到新疆阿勒泰;东北三省摄影艺术巡展、电影评论活动,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省内资源整合同样成效显著。省文联与省民委、省农业农村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科协、省残联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大地流彩——吉林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寻访老兵足迹”主题宣传活动、“文艺助残 幸福吉林”全国助残日公益演出等活动。
同时,各类高水平展览展演接连不断,从校园戏剧节、民间秧歌大赛,到美术、书法、摄影等专业展览,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也为文艺工作者搭建了广阔的展示平台。
走进基层一线
文化惠民深入人心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一年来,全省文艺战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扎实做好文艺志愿服务,让文化走进基层,贴近群众,服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去年9月,“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吉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惠民演出在安图圆满落幕。短短3天时间里,省文联文艺志愿者们在走进珲春、图们、安图等地,为1000余名边境百姓带来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
演出现场,文艺志愿者们连接好音响设备,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用满腔的热情和昂扬的面貌全情投入演出。“难忘的那一天,长白山彩云飘荡,你来到阿玛尼洁白的村庄,就像亲人一样……”当熟悉的旋律在安图县石门镇唱响,文艺志愿者走下舞台与现场观众亲密互动,观众们有的跟着曲调节奏挥舞双手,有的直接和着旋律围绕着文艺志愿者跳起舞来。一时间,歌声、乐声、掌声、欢呼声汇聚成欢乐的海洋。“今天真的来值了!现场氛围这么好,还有别出心裁的节目,我跟着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来,很开心!”观众李鑫说。尽管有着多年的表演经验,省文联文艺志愿者庞忠海仍深深被观众的热情打动,“作为一名文艺志愿者,我深刻地感受到真正的艺术还要多走到老百姓身边,田间地头是艺术的发源地,更是艺术的归处,贴近生活、歌颂生活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不竭动力。”
这一年,我省大力推进文艺志愿服务,组建起金达莱大美边疆文艺宣传队,开展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文艺志愿服务27场,“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吉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惠民演出4次,“强基工程”——“同心逐梦 文化兴边”吉林省文艺志愿服务边境村全覆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覆盖54个边境村,惠及群众上万人。举办音乐、舞蹈、曲艺、书法、文艺评论等多场公益培训班,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专业素养得到有力提升。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我省文艺事业正以坚定的步伐,扎根大地,服务人民,传承创新,汇聚力量,书写着时代的文艺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