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专刊

踏浪前行风正劲 奋楫扬帆逐浪行

——桦甸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丁美佳 冯荟羽

桦甸中金夹矿。

桦甸市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桦甸市金牛牧业肉牛养殖基地。

出彩农业大豆油生产加工现场。

桦甸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颜值”更加靓丽。

桦甸市汇金钙业有限公司回转窑外景图。

桦甸市辉发湖广场成为群众休闲好去处。

写在前面

这是一张澎湃激昂的发展蓝图。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全省上下真抓实干,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振兴发展取得新成效。

锚定省委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和吉林市委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目标定位,桦甸市全面聚焦“生态旅游胜地、健康产业新城、新型能源强市、绿色矿业基地”四个城市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小切口破题、大纵深发力,加快建设生态优美、活力彰显、营商一流、生活幸福的新时代样板县城。

这一年,他们奋力向前、深耕厚植,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交出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2024年,桦甸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5%,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6.7%,网络零售额增长8%,继续站稳地区排头、创造省内一流。

这一年,他们势头强劲、实干为要,项目丛林愈发“枝繁叶茂”,振兴步伐迸发时代强音。2024年,桦甸市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60.5亿元。总投资12.9亿元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120米射电雷达系统、百亿级规模的中金夹矿资源整合等战略性、支撑性项目顺利启动,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预计增长30.1%。

这一年,他们谋深抓实、主动作为,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破题,布局最美营商环境。2024年,桦甸市全年新增经营主体5547户,35户“双停”企业全部盘活,城市信用监测指数综合排名全国第14位,稳居“第一方阵”。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桦甸市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旺盛活力,一个个动能澎湃的项目蓄势待发,活力四射的产业集群蓬勃崛起……足迹所至,目光所及,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全面起势,是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思维竞相涌流。

经济发展奋力向前 量质齐升

“稳”,是2024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

这一年,桦甸市稳投资、稳外贸、促消费,“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牢牢稳住桦甸经济“基本盘”,保持了稳中有进、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工业经济持续上扬。推动白山电厂完成电价调整,满产增发运行。拓宽黄金公司原料收储渠道,提高黄金精炼量,鼓励中金夹矿、吉元土产、远东矿业等企业极限排产。重点工业企业支撑作用发挥明显,合计净增产值6.2亿元以上,直接上拉规模工业总产值16个百分点。吉粮江大实现月度升规,全年新晋规上工业企业4户。35户“双停”企业全部盘活,高质量完成总体攻坚目标。

项目建设提质增速。修元科技1.8万吨大豆蛋白粉深加工、白云生态金针菇食品等50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建设,总投资达到60.5亿元。长白山生物保健食品、华宇美仑国际酒店等27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2.9亿元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120米射电雷达系统、百亿级规模的中金夹矿资源整合等战略性、支撑性项目顺利启动。大豆未来健康食品产业园、医学影像设备生产研发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成功签约。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0.1%。

消费活力稳步增强。先后组织开展家电以旧换新、“金城惠享 嗨购金秋”等各类大型促销活动60场次,发放消费券204万元。首届桦甸电商创业大赛火爆“出圈”,相关短视频全平台话题量超3000万次。网络零售额预计完成32亿元,增长8%。龙嘉国际机场桦甸城市品牌展厅、“吉品贡”上海(桦甸)展销中心正式运营,“桦”字号品牌美誉度显著提升。第19届白桦节、第5届苏密白桦朝鲜族辣白菜美食文化季、第7届全民运动会等特色赛事活动点燃城市激情。白桦园、花溪谷等文旅项目建成投用,预计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别实现150万人次、11.6亿元,增长38.9%和67.7%。

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再谱新篇

沃野田畴,阡陌交通;青瓦白墙、炊烟袅袅;乡村原野,生机勃勃……2024年,桦甸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推动产业兴、乡村美、人民富。

粮食安全强基固本。桦甸市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成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0.38万亩、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4.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7.5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完成194.17万亩,总产量达到23.23亿斤。

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全面实施大豆产业振兴,全年大豆产量达到2.65万吨,大豆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89万亩,德硕年产2000万穗鲜食玉米速冻保鲜仓储项目二期建成投产;推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肉牛饲养量和交易量分别达到33万头和12万头,均创历史新高,全年畜牧业总产值预计实现41.1亿元、增长31.1%;实施中药材产业提升工程,横道河子乡“千亩”中药材产业基地启动建设。2024年,桦甸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历史性突破“百亿大关”,实现109.7亿元,增长11.1%。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投入资金1578.2万元,实施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项目20个。新开通农村5G基站128个,新改建农村电网225公里。修建农村道路167公里、边沟27.26公里。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净美村庄等专项行动,打造“百村示范”村3个、“千村美丽”村18个、绿化村屯50个、干净人家7000户。桦甸市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夹皮沟镇苇沙河村被评为省级美丽水库移民示范村。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投入衔接资金2842.9万元,实施帮扶产业项目26个。发放庭院经济奖补资金563.1万元,带动2317户脱贫户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夯实“两不愁三保障”,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安全用水率、住房安全保障率、基本医疗参保率均达到100%。2024年,桦甸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1.6万元,增长17.6%。

城市建设提质升级 焕新出彩

行走在桦甸市大街小巷,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城乡风貌绘就山水间的幸福,新时代美丽城镇勾画出市井中的美好,一幅城市繁荣、乡村兴旺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分外动人。

2024年,桦甸市积极践行城市发展新理念,紧扣群众所需所盼,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城市环境提升“百日攻坚”大会战,打造高品质、有温度、生态优的幸福宜居城市。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长安大桥竣工通车,实现群众多年夙愿。完成渤海大街、大兴街、光明路等36条城市街路提升改造。新改建雨污分流、水、热、气管网13.2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5个、39.9万平方米,惠及群众4864户。科学施划停车位700个,新建3000平方米停车场1处。配置新能源充电桩15个。

城市颜值更加靓丽。新建口袋公园3处、小微绿地18处,栽植花卉22.92万株,城区绿化率达到40.49%。开展“红林伐区 植绿入城”冬春行动,打造城区四季见绿优美景色。持续强化北出口、西出口绿化和景观提升,新增沿途绿化面积1.4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79盏,不断塑造城市“门户”新形象。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出精品”,实施桦甸大街、金华路亮化工程,点亮城市多彩夜景。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整治“飞线”点位287处,拆除各类违建17处、2700平方米,更换破损垃圾桶1300余个。打造示范街路3条、露天市场2个。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和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持续巩固“红心”物业建设成果,业委会、物管会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13个便民市场的经营管理得到有效规范。

生态画卷更加壮美。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7%。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实施农村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工程,地表水国考断面达标率、县级水源地达标率均达到100%。深化“无废城市”建设,高质量承办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场培训会,桦甸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开拓融合势头强劲 迸发活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回望来时路,桦甸市经济发展的每一次涛头挺立,莫不源于改革开放。踏上新征程,一座城市动能的积蓄、活力的迸发,靠的还是改革开放。2024年,桦甸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集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要素,积极厚植高质量发展的全新优势。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围绕“六个环境”建设、“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政务服务互联共通,1689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全流程审批系统应用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项目审批用时不超过10个工作日。开展信用建设指标攻坚行动,城市信用监测指数综合排名全国第14位,稳居“第一方阵”。全年新增经营主体5547户。深化“九解一协调”帮扶企业行动,有效解决企业最直接、最现实困难问题446个。做强做优园区载体,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位列全省第13名、吉林地区首位。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签订“产学研”协议10个,甜糯玉米产业研究院、肉牛产业研究院先后挂牌成立。引导出彩农业等10户企业积极推进新品种选育和新产品研发,转化科研成果9项。指导汇金钙业等7户企业申报省级“科创专员”合作项目。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4户、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户。

重点改革稳步实施。深入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形成“1+1+2”企业方阵。落实门诊共济制度改革,全市206家定点药店均开通职工门诊统筹。有序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量增长168%,新政村试点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全国典型示范案例。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可感可及

最是情怀动人心,最是笃行砺初心。只有聚焦人民群众的所愿所望,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真诚支持。2024年,桦甸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群众幸福“加码”、生活“加温”,承诺的55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创建市、县两级返乡创业基地4个,城镇新增就业391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8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994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158万元。同心守护“一老一小”,建成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所,新改建合作助老餐厅和助餐点19个,创新建立“五步工作法”“五色分类”法,精准关爱困境和留守儿童。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助7634万元。医疗补助标准和养老金分别提高4.7%和2.8%。

公共事业优质发展。完成第二中学、金沙中学等6所学校操场改建提升。职业教育中心新能源汽车维修、医学影像技术应用等实用型学科相继设立,与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化联合办学,拓宽高质量技术人才培养渠道。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训练师竞赛。发放家庭经济困难资助资金800万元,帮扶学生9500余人次。组织各类大型义诊及巡回医疗活动10场次,惠及群众3万人次。创新开展医疗机构“一站式优质服务”行动,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平均减少20分钟。累计投入资金4200万元,为桦甸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等机构升级医疗设备。成立桦甸市农民画院。桦甸市图书馆入选全国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

社会大局稳定向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有效防范7轮强降雨及辉发河洪峰过境。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点县顺利“摘帽”。成立常山镇政府专职消防救援队,基层消防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连续46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金城广场警务站在吉林地区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警民融合”工作有序推进。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