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古书中被称为“裂纸”。早在宋代,苏轼就说“裂纸为币,符信一加,化土芥为金玉……”在当代,许多地方的方言中依然把“裂纸”作为口语表述的方式。20世纪初,在普及白话写作的过程中,“裂纸”逐渐演化为“撕纸”并成为固定词组,成为这种民间艺术的名称。撕纸创作以纸为材,以手为刀,不需画稿,随手而动,突出表现了创作者的内心寓意。撕纸的边缘不似剪纸般规整,带着独特的毛糙质感,反而增添了几分质朴与粗犷之美,更显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贺新春》
作品中心是一条盘曲端正的花蛇,蛇身布满精美的花纹,线条流畅圆润,彰显出艺人高超的撕制技巧。蛇的周围环绕着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寓意着祥瑞之兆。新春的元素也巧妙融合,如传统的拜年、放鞭炮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吉祥语,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整幅作品构图饱满、疏密得当,红色的纸张更添新春的热烈气息,表达了对蛇年新春的美好祝福,传递出团圆、吉祥、幸福的愿景,让传统民俗文化在纸屑纷飞中熠熠生辉。
《庆有余》
这是一幅充满喜庆氛围与传统韵味的撕纸作品。整幅作品采用红色宣纸,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吉祥、繁荣与幸福。画面主体是一条体态丰腴、灵动鲜活的蛇,蛇身布满装饰纹,象征着富足有余。蛇的周围环绕着鱼、葫芦、稻子等,寓意着“连年有余”,既表达了人们对物质生活富足的祈愿,也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品线条流畅自然,细腻精准,繁简得当,疏密有致,将传统元素巧妙组合,展现出艺人精湛的技艺和质朴的审美意趣,是民俗文化传承的精美之作。
作者简介:
张杰 吉林省长白山满族撕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