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晶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与脾胃病科主任;
沙里泉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骨科中心二疗区主任;
李香玉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教授;
江海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心病与老年病科主任。
饮食有节重养生
刘彦晶:今年的春节在大寒和立春之间,天气逐渐回暖,万物生发,从中医角度讲,这个时节应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大蒜、韭菜、香菜等。这些食物都带有香气,都可促进阳气生发,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天的自然规律。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所以适当吃些甜品食物,如大枣、山药等,能健运脾胃之气。
如果饮食不当、情志不畅,则容易导致脾胃受损、气血不调、运化功能失职,诱发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黄帝内经》有云:“饮食有节”是“度百岁乃去”的重要条件,饮食无度则是“半百而衰”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容易因为过饱而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急性发作。所以,春节餐桌不妨多些素、少些“大鱼大肉”。节日菜肴的品种可以丰富一些,但每道菜还需“浅尝辄止”。
休息玩乐要适度
江海艳:忙碌了一年,很多人觉得过年终于能好好休息放松一下,但放松并不意味着“放飞自我”。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主“血脉”,人体的思维活动及周身气血运行皆是在心的主宰之下才能正常进行。过度激动、悲伤甚至争吵,都会使心神不宁,血脉运行不利,进而导致瘀血内生,心脉挛急,出现心绞痛、血压升高等症状,最终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春节里,亲朋好友在一起玩玩扑克牌等,这些都在所难免。但是,如果通宵达旦就难免伤身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过度劳累还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春节期间应劳逸有度,在玩乐方面要张弛有度,要保持豁达开朗的心态,要注重精神调养,不可暴怒,亦不可抑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顺应四时莫放纵
沙里泉、李香玉:春节是亲朋好友团聚的传统节日,在欢度佳节的同时,不同疾病的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顺应四时,天人合一,切莫放纵自己。
肝病忌“酒”。酒精是肝脏的主要毒素之一,肝病患者饮酒,会直接伤害肝细胞,甚至会使肝细胞变性或坏死,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肝病三分治,七分养。肝病患者要适量饮酒或戒酒,可以喝泡茶养肝护肝,当身体肝肾处于亏虚状态时,可以喝枸杞茶来滋补肝肾。肝血不足而燥热,可饮菊花枸杞茶平肝明目。
胆病忌“油”。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腻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可选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等,同时保持身体水分充足,这样可以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减少胆囊疾病的发生。
小儿忌“饱”。中医认为,小儿“三常不足”——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不足。所谓脾常不足指的是小儿脾胃功能比较薄弱,加上饮食不知自节,稍有不慎即易损伤脾胃功能,出现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食积日久化火、零食吃多也可以化火,小儿会出现发热、咽喉肿痛、便秘等症状。因此,养小儿应“三分饥与寒”,保持适当饮食和适量保暖,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胰腺病忌“饱”忌“酒”。节日里,美味佳肴丰盛可口,如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同时又大量饮酒,致使胰管上皮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
高血压忌“闹”,高血压最忌讳情绪激动、高盐饮食、大量饮酒、剧烈运动、擅自停药。亲朋好友相聚,人多热闹,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冠心病忌“累”。操劳太多或玩乐无度,会使心跳加速、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中风。春节期间,冠心病患者首先要做好防寒保暖,可通过泡脚来温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通宵活动;随身携带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如果有聚餐或饮酒计划,应提前咨询医生的建议。
老年人忌“跌倒”。跌倒是老年人在冬季的一大隐患,若不慎发生骨折,更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家庭应保持地面干燥、整洁,及时清理杂物和积水;平时适当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提高平衡能力和下肢肌肉力量,降低跌倒风险。目前老年人从食物中摄取的钙量远远不足,所以需要额外进行合理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