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

李欣泽

人才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资源和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深化东中西部人才协作”。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意义,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把促进人才区域流动、交流和合作落在实处,加快塑造和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东北各省市积极落实并全面推动人才战略,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优化人才环境,成功扭转了十余年的人口净流出局面,吸引青年人才回流。虽然在人才政策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人才供给不均衡的现象依旧存在,新兴产业和配套产业链条人才供不应求,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短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才布局不均衡,区域间人才流动秩序有待规范,等等。未来,必须立足地区实际,科学制定规划,围绕“引、育、留、用”等关键出实招、优化举措,引导人才在区域之间合理布局,深挖不同区域人才优势互补潜力,促进区域间人才有序竞争、良性竞争、合理流动,形成合理的人才空间格局,加强区域间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手段,积极推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开放共享,为相对落后地区人才发展提供支持,鼓励大型城市与相对落后地区之间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合作,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智慧引擎和人才支撑。

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产业和人才的双向推动作用,更好促进区域融合发展。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必须将人才工作置于国家发展战略总体布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之中,加强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力度,通过有效政策引导人才在区域间合理布局。要深入把握区域间在地理位置、产业联动、高校合作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与阻滞因素,引导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分工协作,充分依托战略科创平台,合理汇聚各类人才,利用龙头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地位以及突出人才在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促进生产制造的发展迭代。加强人才流入地与人才流出地之间的人才规划统筹和协作,引导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各得其所,同时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乡村人才发展规划,鼓励城市人才支援乡村振兴,支持县乡留住乡村振兴人才。探索通过核心企业吸引优势人才、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用人才优势反哺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实现产业与人才协同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能效,提高区域人才质量和产业竞争力,不断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除体制壁垒,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着力解决人才供给不均衡和高水平人才短缺等问题。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只有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区域内信息共享合作,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共建人才流动的竞合发展生态系统,才能在增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当地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中赢得先机。各地区应协同发力,拆除政策“高墙”和行业“藩篱”,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间的人才交流通道,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要拓展人才上升通道,确保相关待遇落实,进一步实施对“归巢”人才和“候鸟”人才的激励政策,不断夯实平台建设,共享区域信息,促进人才的融通与集聚。东北地区汇集了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从基础科学到前沿领域的丰富人才资源。各地区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相关人才资源和需求,通过制定精细化的人才交流和培养方案,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谱系”,推动产学研用合作项目的持续落地,为各类人才在区域内扎根发展提供广阔舞台,构建优良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集群式人才生态圈,推动区域内深层次的人才流动,打造东北地区的人才高地,实现科研资源共享和人才效益最大化,助推东北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