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 芸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正日益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等发展要求。当前,吉林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如何寻求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实体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是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新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形式、生产成本和效能等方面优于传统生产模式的优势,用新技术加速生产方式变革,用新动能提高实体经济增长速度,用新质能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全面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蓄势赋能。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近年来,吉林人才优势逐步形成,回吉留吉创新创业人数不断攀升,人才汇聚、人才回归、人才兴业的生动局面初步形成。下一步要继续强化教育人才支撑,深入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办学条件改善工程”,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学科,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急需的学科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要强化科技创新。吉林科教优势明显,拥有众多研究与开发机构、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以及省级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应继续优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组织长白山、三江、吉光3个省实验室和省科技创新研究院、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高效运行,推动创新平台面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共享。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此外,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开辟广阔道路。为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资金扶持、市场准入等方面支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揭榜挂帅”等竞争机制,引导企业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亟须的技术需求,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因地制宜,以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汽车、石化、航天、卫星等产业具有较强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实现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有机融合,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要锚定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推动汽车、石化、装备制造、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高在全国、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并以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抓手,提升中高端产品比重和产品附加值,进而实现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和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谋划部署,以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从东北实际出发,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为东北新质生产力跃迁、实体经济发展指明发展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转型的“风向标”,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的“强引擎”。必须强化前瞻布局,打造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光电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深化“绿电+消纳”模式创新,加快绿能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绿氢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形成集群优势;积极打造碳纤维产业集群,加速其与汽车、卫星、轨道客车、冰雪装备、风电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光电信息产业,加快原创性成果转化,加强应用推广;开展多光谱芯片、激光芯片研发,逐步打通集成电路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光电子装备产业,打造全球领先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优化政策支持,强化市场引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构建产业生态,加强产学研用协作,打造创新联合体,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通过市场化投资方式培养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为被投资企业提供资本、产业、技术、生态等赋能服务。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