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选择合适的全谷物食品、采用正确的烹饪方法、提高全谷物食品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将它们融入日常饮食中,我们定能达到“全谷物、好营养、更健康”的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35年,人民群众对全谷物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全谷物在居民膳食消费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全谷物消费水平基本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行动计划》的核心目标就是加快我国全谷物食品产业的发展,力争用十余年的时间,大力提升我国居民的全谷物消费占比。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的同时也要吃得营养健康,而全谷物便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全谷物是指谷物仅去除外壳等不可食用的部分后保留的完整颖果籽粒,拥有完整的胚乳、胚和种皮,出品率达到98%以上。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各类B族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等矿物元素,有助于降低慢性病患病风险、支持大脑功能、保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可谓益处多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全谷物对人体有着诸多益处,其占我国谷物消费的比例还不足1%。这既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造成大量可食用粮食资源的浪费。
究其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对于什么是全谷物、全谷物有何好处知之甚少。据《中国消费者全谷物认知状况报告(2021)》显示,消费者对全谷物的认知水平整体不高,仅有24.6%的消费者能够准确识别全谷物,95%的消费者对全谷物的营养价值认识不全面,仅有不足15%的消费者知道每天该吃多少全谷物。因此,要通过新闻宣传加强全谷物相关知识的科学传播,依托新媒体平台等多种途径进行专业解读,引导消费者增加全谷物摄入。
当前,市场上全谷物食品种类繁多,一些产品存在误导宣传等问题,部分消费者在购买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选择困难症”,到底什么是全谷物、如何选择全谷物是他们的一大顾虑。为解决此类问题,要从法规标准角度进一步规范全谷物食品,采用更加明确的标签标识,科学引导消费者做出正确选择,从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全谷物口感不佳、不易烹饪也是阻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原因。对此,一方面可以利用好厨房炊具来消除全谷物的入口粗糙感,例如用电饭煲、高压锅烹煮八宝粥,用蒸锅蒸玉米、红薯等,或者是在全谷物中加入葡萄干和大枣等,使全谷物食物更香、更美味。另一方面要大力疏通供给端的堵点,开展全谷物食品的研发创新,开发符合我国谷物消费特点与习惯的全谷物食品。通过选择合适的全谷物食品、采用正确的烹饪方法、提高全谷物食品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将它们融入日常饮食中,我们定能达到“全谷物、好营养、更健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