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5版:区域传真·长春

“星光璀璨”:释放科创新动能

长光卫星研发内景。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现场。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位于长春经开区的吉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广东清远磁浮旅游专列。

近年来,长春发展进程的每一个断面都留下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印记,一个个创新领域的新动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生动的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长春市坚持突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聚焦核心技术、攻克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平台载体作用、助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发挥技术策源作用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个多月前,“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正式发布的CR450动车组样车包括CR450AF和CR450BF两列样车,其中,CR450BF动车组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是名副其实的“长春智造”。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朱彦说:“在研制过程中,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平台,完全凭借着自主创新、正向设计的勇气和打造国家名片的使命担当在‘无人区’探索。”

从2023年召开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开始,长春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敢啃关键核心技术“硬骨头”,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原始创新策源力。

3年间,长春聚焦产业创新需求,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长春连续实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吸引全国创新主体,攻关汽车产业“新四化”33个重大项目,累计突破高效高速电驱、智能线控底盘等451项关键核心技术。

建设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组新建一批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围绕固态电池、半导体激光、汽车智能集成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12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吉林一号”创造超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最轻重量世界纪录;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1500米级深海基因测序仪海试成功;世界最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最大的中阶梯光栅、像素最高的CMOS传感器,一系列光学领域的关键技术井喷式涌现;长光华大、长光辰芯、长光基因等一大批光学行业领军企业快速发展……一项项创新成果,正在加速长春向“新”,共同筑起关键核心技术的新高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长春科技成果本地转化350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翻一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主体增长明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3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4598户。

这样的好成绩,是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打出系列组合拳,建立新机制、搭建大平台、强化好保障的成果。

2023年长春市专门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将“地”“校”“院”“企”紧密联系在一起,着力畅通科技研发到应用转化全过程的堵点、难点,推动更多“科创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细数每项“转化”成果,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光电信息、医药健康等产业进行,力争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创新“最大增量”,为长春市“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进一步撬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2024年全市首次举办了长春国际光博会、健博会,世界级领军企业、专家院士齐聚,展现了光电产业、医药健康产业的最新动态、最前沿科技成果,为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长春市还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转化的力度、广度、精度,加速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格局。

“如果没有长春市的大力支持,我们的项目落地不会这么顺利。”麦迪克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林大学教授靳立强说,自动轮智行底盘技术由其团队自主研发,拥有100余项发明专利,备受市场关注。

长春市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长春未来种子基金,让更多初创科技企业,获得了更多帮助。

长春理工大学倪小龙的无线光通信装置的产业化项目,中国药科大学丁健的肿瘤类器官精准医疗医学服务平台,吉林大学张磊的车身轻量化一站式解决方案项目……通过种子基金的评选,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待字闺中”的科技成果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投早、投小、投科技。长春市目前还组建了二期种子基金,同时已经开始筹建三期种子基金,力争储备更多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以种子基金激活科创领域“一池春水”。

强化园区平台支撑

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一款“不需要跑道,能在零下40摄氏度、海拔5500米以及在7级强风中正常起降飞行”的硬核无人机引得业内外人士连连赞叹!这款全球首创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正是由落位于长智光谷产业园的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研发的。未来,全系无人机预计年产可达3000套,直接产值3亿元至5亿元。

当前,在长春市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已成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创新活力涌动。

位于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开发区的吉兴产业园项目由吉林大学与长春新区共建,总投资11.4亿元,依托吉林大学学科优势和校友资源,预计引进项目80个以上,孵化科技企业50家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

近年来,长春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当前,长春市政府、开发区、高校院所共建了12个科技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9家,入园企业146家,转化科技成果200余项,集聚科研人员1000余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长春市持续推动园区高效运行,加速建设产业协同发展平台载体,孕育更多科技创新“生力军”。

全市同时加快北湖未来科学城、永春生物医药城等重大平台的建设,打造长春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质生产力集聚区。通过重点区域创新要素的“聚变”,带动重点产业的“裂变”升级。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