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评论

以县域“小块头”助力经济社会“大发展”

李星宇

县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在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县域经济”成为“热词”。各地立足发展实际和县域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积极布局落子,着力探索县域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不断增强自身发展潜力和活力,持续以县域“小块头”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大发展”。

在“以工促农”中探索“互促型”产业体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县域经济跃迁的关键点所在。县域地区要抢抓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整合人才资源,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在“以工促农”中探索“互促型”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构建更有实力、更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城乡融合基础优势,创新性地开辟出一条工农互促的发展之路。

在“以城带乡”中探索“服务型”供给体系,走好县域发展“更稳”的一步。新的起点上,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城带乡”中探索“服务型”供给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同性,深入推进区域内融合互动、融通互补,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融合发展,推动城市更新向县域乡村延伸,探索城市更新的“县域表达形式”,努力构建起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县域内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在“城乡互融”中探索“保障型”制度体系,走好县域发展“更远”的一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理顺“城”这一边,更要顾好“乡”这一头。县域位置特殊,一头连着城、一头带着乡,是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县域兴衰关系着发展全局。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大发展,就要紧盯乡村发展难题,在“城乡互融”中探索“保障型”制度体系,统筹集聚资源,着力破除阻碍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流动的制度障碍,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县域这个城乡“连接点”“支撑平台”作用,为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拓展发展空间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