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李国柱

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业和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兴则产业兴。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必须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增量”“提质”,在“选育管用”上下功夫,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领军人物,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更好促进乡村旅游整合升级、文旅融合、助民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智增力。

立足产业振兴,统筹推进乡村旅游人才队伍打造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必须紧紧锚定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不断深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尽快形成成批次、有分工、快上手的人才队伍。要强化政策支持,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拓宽培养渠道,畅通城乡人才流动壁垒,为乡村旅游人才培育、引进、流动提供保障支撑,引领更多人才积极投身其中。坚持“内培”和“外引”两手抓,努力形成以本地人才为支撑、引进人才为基础的人才工作方针,通过发挥人才作用,实现乡村旅游经营理念提升、项目产品升级、产业链条延伸、创新创业集聚的重要作用。要从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加强从业者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培养,引导更多熟悉当地情况、兼具乡土情感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本土人才参与本地旅游产业发展,让青年创客、创新创意人才能够愿意回、回得去、用得好、留得下。同时强化人才招引,加大与旅游企业、院校、机构合作,大力引入外部专业人才和团队,以行之有效的举措鼓励其为乡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持续促进乡村旅游项目、服务水平、整个产业不断升级。

发挥专业院校人才培养作用,构建特色化人才培育路径。专业院校汇聚了丰富的师资力量和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但当前人才培养体系仍存在教学资源地区不平衡、紧缺专业发展不充分、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推动相关专业、职业技术院校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升级,从旅游管理这一核心专业出发,加速推进其他相关专业的融合发展,更好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的适配性。进一步探索产教联盟等人才培养方式的打造,鼓励相关院校开展乡村旅游学术研究、教育培训及乡村研学、规划设计、标准制定等项目,在做好基础理论打造工作的同时,加大与本地旅游协会、知名旅游企业、科研机构及相关村落的联动,组建一体化协作平台,按照“政府主导、校企主体、多元参与、实体化运行”的框架思路,实现专业共融、人才共育、基地共建,构建协同育人生态,助力学生专业技能、服务素养、运营管理水平等全方位提升,有效解决高素质人才短缺问题,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强化数字思维和应用能力提升,培养更多高端化专业化乡村旅游人才。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要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数字化时代必须抢抓发展新机遇,用好用足现代技术,持续赋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全面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厚植人才培育土壤。要对标数字经济时代旅游工作岗位及要求,贯通互联网、智能化、新媒体知识,构建复合知识体系,明确知识、技能复合发展人才培养的新定位,推动乡村旅游人才数字化管理思维、营销理念的培树,大力提升其数字化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从培养基础服务技能人才向培育数字技术应用、新媒体营销、智慧服务等复合技能人才的转变,实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迭代升级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教师是关键力量。要建立跨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聘请校外数字旅游方面的专家进校教学和交流,定期开展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大数据分析、数字新业态等相关培训与研讨,鼓励教师开展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持续提升教师队伍数字素养,为培养更多具有数字化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高端化专业化乡村旅游人才奠定基础。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