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向“新”而行 为振兴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沈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吉林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取得振兴新突破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实践中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新兴产业为主导,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提升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和持久动力为目标,培育和发展好新质生产力,为吉林全面振兴提供更加澎湃的动能。

跳出传统工业化的思维定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将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作为“先导工程”,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推动区域振兴发展的方式路径上来,摒弃“速度惯性”“规模偏好”“路径依赖”,摆脱单向度的“产业接续”发展模式,围绕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准确把握“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产业升级脉络,充分激活以高精尖技术集成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发展潜力,深度开发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特色产业。建立健全支撑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和平台支持体系,构建培育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打造以新质生产力为区域振兴发展策源力的实践样板。

坚持加大支持力度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离不开政策红利的加持和内生动力的激发。应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和战略部署,以国家大型科技项目和平台建设为牵引,积极推动高科技和创新型人才集聚,为把东北地区建成世界人才枢纽、国际人才高地贡献吉林力量,同时更好带动辐射相关新兴产业及创新型企业落户吉林,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生成汇聚人才、凝聚合力。发挥科教优势,持续释放高等教育引领支撑作用,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推动构建东北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强各级政府在人才引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人才引进和留吉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真正将科教优势转化为支撑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发展优势。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弯道超车”和新兴产业“换道超车”。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必须坚定不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走稳走好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三条路,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塑造新优势。进一步探索挖掘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与接续助力新兴产业的持续动能,在布局工业互联网、智能汽车、现代生物等特色新兴产业中善用传统产业提供的能源、原材料、零部件等支撑条件,在提高地区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基础上,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跃升,更好助推新经济、新技术与新旧产业渗透融合,进而实现存量的“焕新”与增量的“换乘”。

全力疏通阻碍新质生产力生成发展的体制机制“梗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瞄准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和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设置改革议题、生成改革方案,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引导相关部门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尊重产业发展规律,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产业生态环境,增强对优质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下功夫。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区域大市场,促进吉林各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同时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在以改革创新释放振兴动能、以开发开放集聚区域势能中助推区域协同发展,努力形成南北互动、东西交融的良好格局,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的集聚效应。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