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文化见证,也是党的光荣历史的构成元素,承载着党不断壮大的红色基因,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红色家风是我国优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红色家风,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培育新时代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应有之义,能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凝聚磅礴之力。
深入挖掘整理,构建红色家风资源库。作为一种存续的文化形态,红色家风的外显形式既能是文字记载、注释,也能是实物、器具展现,还可以是力行、口述相传。通过挖掘更多形式的红色家风资源,提炼新时代持续继承和弘扬的思想精髓,构建更加健全的传承内容体系,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构建红色家风资源库,应以时间为“经”,形成家风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红色家风发展的基本走势、历史演进,推进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空间为“纬”,突出红色家风的地域特色,依托历史上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地理空间、革命发展形势与党中央主要工作地、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等,梳理特定地理区域内红色家风特色,既突出那些思想内容具有一定代表性、传播范围比较广、产生影响比较大、大众知晓程度比较高的名人红色家风,又要兼顾普通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通过连点成线、以线成面、聚面建体,多维度构建红色家风传承体系。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红色家风传承质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突出红色家风典型的榜样效能是推动其传承的重要方法。一方面,要重视红色家风典型宣传,正面榜样是前进的指引,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到石油工人王进喜、建筑工人黄久生、普通电焊工王中美等基层党员,从早期革命战争年代的李大钊、赵一曼、杨靖宇到建设时期的焦裕禄、谷文昌,再到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郭明义、徐虎、张定宇等,都以公仆之心、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奉公品德立身、干事、治家,既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榜样,也是传承红色家风的榜样。另一方面要注重新时代红色家风典型培树,应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培树红色家风典型,结合党在新时期的工作任务、对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新时代家庭文明的要求,多措并举、多点创新,推动红色家风传承发展。
借力科学技术,再造红色家风传承场景。信息科技在红色家风历史背景、产生场景、体验情景塑造重现等方面具有赋能作用。具体来说,借助科技信息手段能够更好挖掘和补充红色家风的相关党史资料,还能实现对相关资料及背景史料的整理分类、编纂成册及数字化转换等,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再造传承发展场景,不断提升红色家风历史还原的精度、持续促进其创新发展。实践中,要用好用足科技手段,通过人工智能把记录在书本、档案上的文字信息通过交互分析和深度处理,以影音再造的生活化表现手法加以演绎构造,使其更好呈现红色家风历史故事。此外,要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思维功能,做好甄别旧内容、创造新形态等工作,坚持鉴别对待、扬弃继承,实现红色家风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全息影像技术打造浸入式、体验型家风情景,用立体影、音、像手段,更真实地展现红色家风教育内容,并依托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平台,创新传播形式,打破“传”与“授”、“时”与“空”的拘囿,更好助力红色家风入脑入心。
完善传承机制,营造红色家风传承良好氛围。加强制度建设是红色家风传承与发展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全体党员的党性觉悟,形成以上带下、言传身教的红色家风传承机制。党员领导干部应自觉讲党性、作表率、重家风,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促进红色家风传承。要在传承的具体制度上下功夫,将红色家风内蕴的精神品质和基本内容体现在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制定、社会管理各方面。积极构建红色家风内容建设机制,明确要求,将包括普通家风孝亲仁爱、勤俭睦邻等内容和能够彰显党的先进性的忠诚廉洁、担当奉献等思想融入其中。完善相关评价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办法,对家风建设质量作出科学判断,既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改进,又积极总结成功经验和可复制典型做法,进一步进行推广普及。完善建设监督机制,采取工作时间内外相结合、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补充的方式,提升党员及领导干部见贤思齐的自觉。健全失范问责机制,对于家风建设存在不足及呈现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应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惩前毖后原则,使其既能对党章知敬畏、对党规存戒惧,又能审视家风建设的不足,重视家风建设。要坚持有法必依、严格执法,以制度落实推动红色家风传承常态化,促使红色家风文化中蕴含的清廉本色、革命信仰、理想信念等特质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