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张利华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要牢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两个着力点,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吉林篇章。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吉林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基础,产业发展是核心,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奠定基础。吉林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较好,这是吉林振兴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也是赢得未来的底气和希望所在。未来,应进一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吉林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经济,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活力和经济竞争力,为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头和动力,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支撑。吉林科创资源丰富,拥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等一批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充分发挥这些创新资源作用,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能够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保障。为此,一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市场反向倒逼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投入创新的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要加强科技资源统筹。紧扣产业发展对核心技术的需求,整合科研资源,集聚各方力量,深化有组织的聚力攻关,充分发挥吉林大校大院大所大企创新资源富集、质量水平较高等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政策、资金等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支持头部企业组建紧密型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更大助力。三要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畅通创新成果向产业转移的通道,促进产学研精准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各种梗阻,打通成果本地转化“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科研成果由图纸、实验室样品加快转化为成品和商品。四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科技活动提供有效金融支持。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突出人才引育留用,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筑牢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石。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能够迸发出强大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动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在做好融合的大文章,关键在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下功夫,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应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推动汽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转型,推进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和高端产品开发,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再造新优势。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应结合吉林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产值百亿、千亿级的领军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新型显示、低空装备等未来产业,在壮大规模、延链补链、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培育一批大而强的领军企业,力争在新赛道上赢得主动。此外,要大力促进产业绿色转型。绿色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是东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必须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经济,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充分利用冰雪、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培育更多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