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奏响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的交响曲

祁志敏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为我国科技、产业的创新和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要进一步突出融合发展理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力奏响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的交响曲,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突出融合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四链”有效贯通和良性循环,关键在一个“融”字,重点是制度设计,难点在于要素整合。必须清晰认识到,科技成果唯有紧密契合国家需求、人民诉求以及市场要求,并顺利跨越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个阶段,将科技创新成果充分融入具体产业与产业链之中,才能切实让创新价值得以实现。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产业基础雄厚、市场规模庞大等优势,大力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工作。一方面,不断优化政策扶持与市场服务,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创新机制,持续推动自主攻关产品的推广应用和更新换代,促使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样品转变为实际产品,进而形成成熟产业。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向早期项目、小型企业及硬科技领域进行长期投资,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更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创新融合提供人才支撑。着力破除“四唯”等不良倾向,既充分发挥高质量论文的价值,又坚决抵制单纯依据论文数量评判一切的错误观念。应遵循科研活动与人才成长的自然规律,构建并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通过创新评价方式,科学设定评价考核周期,开展分类评价,让科技人才能够心无杂念地专注于科研工作,进而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环境。要不断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及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使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能够获得合理回报,充分释放其创新潜能。鼓励企业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全力打造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充分发挥人才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中的引领驱动作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必须全面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创新生态、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等举措,着力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更好助推“四链”协同发展。要全力打造以企业为引领的融通创新生态体系。整合并优化各类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培育一批在科技领域具有领军地位的企业及行业龙头等核心市场主体。引导企业加强科技与产业对接,依托企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效衔接。推动企业“走出去”,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各企业合理流动,打破创新资源的地域限制,全面激发市场创新活力。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优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全链条孵化模式,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促进大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最终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