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强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

杨广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师德失范‘零容忍’”,为涵养优良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指明了方向。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必须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贯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全过程,努力打造一支既精通专业知识、堪称“经师”,又涵养高尚德行、成为“人师”的教师队伍。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夯实师德师风建设之基。教育者先受教育,传道者明道信道,此乃教育的基本逻辑。曾子云:“闻善必躬亲行之,然后导之。”这启示我们,教师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时刻审视自身,努力克服自身的坏习惯与习气,摒弃坏脾气,消除对学生的成见与怀疑。如此,方能以清澈明朗的眼神、如沐春风的态度去鼓舞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高校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更应坚守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积极担当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为师德师风建设、肩负好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重任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思想铸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学习,并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使广大教师深刻领会、融会贯通,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进一步增强其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观点、科学体系,精准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并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并自觉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各环节。同时,积极打造一批教育基地,为教师提供更优质的学习平台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定期开展思想政治轮训,以先进思想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评判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广大教师要发挥好引路人作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作为关键着力点,更好引导青年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学校应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通过严格的制度规定和强化日常教育督导,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师队伍中落地生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于学校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凝聚师生员工的思想共识,使其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其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强化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

坚持内外兼修,引导教师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应引导教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领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涵养人文情怀和道德理念,提升文化内涵,实现文化观照,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应通过举办经典诵读、道德论坛、文化讲堂以及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俗活动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搭建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引导其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更好地用文化滋养教师心灵、陶冶教师道德情操,助力教师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为师德师风建设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