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叶片划破天际,光伏板铺满大地,绿电园区蓬勃兴起,氢能卡车闪亮登场……当下的吉林,新能源正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发展新能源,“风光”甚好的吉林自身条件得天独厚。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省新能源产业开启跨越式发展新征程——日前我省召开的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提出,要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为放大自身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吉林真抓实干,成果斐然。记者梳理三组数据,一个活力涌动、蓬勃发展的吉林新能源产业跃然眼前。
新能源装机占比全国第八
截至2024年底,吉林省新能源装机达到2156万千瓦(风电1573万千瓦、光伏583万千瓦),同比增长24.77%;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45.71%,超越煤电成为省内第一大装机规模电源,位列全国第八位。
这一里程碑式的跨越,标志着吉林能源结构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
而这组数据的最大贡献者,非西部地区莫属。
走进吉林西部的白城市,广袤的土地上,一个个风电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一排排风机擎天而立,巨大的叶片在风中轻盈转动,将风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光伏电站中,一片片光伏板整齐排列,犹如蓝色的海洋,捕捉着每一缕阳光,汇聚成强大的绿色能源。
白城“风大”,名不虚传。白城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在2023年便已突破千万千瓦,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如今,进一步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城市”。
除了白城,省内其他地区也纷纷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产业——
在东部山区,利用地势落差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在广袤乡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遍地开花,“光伏+”为乡亲们带来新活力;
不断完善的电网“银线”将吉林的“风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远方;
严寒地区全国首套大型全钒液流电池集中共享式储能电站的投产更是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新路径……
固定资产投资创新高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省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屡创历史新高。2024年,全省能源领域年度投资突破1100亿元,是2023年总数的2.75倍。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月19日,国内应用于沙戈荒地区的超大功率等级风电机组——“凌风号”在吉林中车松原基地成功下线。基地所在的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曾创造“双百天”佳话。
中车松原项目“珠玉在前”,一批投资过亿甚至达百亿的新能源项目纷纷落地。
春暖之时,华能通榆长龙山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32台风机已完成吊装,项目进入设施设备调试阶段,预计将于近日并网发电。据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5.5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53万吨。
在洮南市上海电气绿色甲醇项目现场,生物质气化、电解水制氢、甲醇合成与精馏等设备正在安装,预计6月开始绿色甲醇调试生产。项目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项目计划总投资56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2.5亿元,将成为我省首批投产的规模化风电耦合生物质制绿色甲醇项目。
上海电气洮南、中国天楹辽源等4个百亿级新能源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中。
为将投资尽早地落地见效,目前,省内10个省级统筹绿能产业园区与9个市(州)级绿能产业园区同步推进,绿能产业园区建设数量走在全国前列。
氢能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我省共为19个绿氢化工项目下达了配套新能源建设指标或支持意见,这些项目总投资1964.33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带动新能源消纳规模为2211.50万千瓦。
2025年度,重点推动10个绿氢化工项目,其中在建项目5个、拟建项目5个,总投资1094.56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带动新能源消纳规模为1129.5万千瓦,年产绿氢41.57万吨,绿色合成氨61万吨,绿色甲醇302万吨,绿色航煤2万吨。
细观这两组数据不难看出,“风光”大展的同时,我省对氢能发展的广阔前景也格外关注。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氢能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政策层面来看,一年多的时间里,《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氢能产业发展举措陆续发布,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同时,我省还成立了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汇聚众多科研人才,致力于氢能技术研发和创新,为全省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不久前,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迎来了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该项目四套电解制氢装置的主体结构顺利实现封顶,标志着该绿色化工示范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大安市,预算投资近60亿元的吉电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正酣。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制绿氢可达3.2万吨、年制绿氨达18万吨、年减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煤23万吨。
氢能产出来,怎么用也是关键。
我省积极探索氢能在交通等领域的应用。除已有的氢能公交、一汽产出的氢能卡车之外,去年3月,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全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长春顺利完成运行试验,也为吉林氢能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同时,通过一系列绿氢化工项目实现“绿电、绿氢、绿氨、绿醇、绿色航煤”一体化、全链条发展,有效促进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就近就地消纳。
三组数据,共同勾勒出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向“新”逐“绿”的壮美画卷。“无限风光在吉林”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