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月彪 何贤亮 记者尹雪)三月以来,随着气温持续回升,白城市洮北区掀起春耕备耕热潮。在洮北区鑫淼水产养殖种植家庭农场,60亩蟹苗越冬池塘内,尽管冰面尚未完全消融,但370多万只蟹苗却活力十足。正在进行破冰捕蟹作业的工人们将地笼缓缓升起,一只只螃蟹随之出现,拉开了今年全区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的序幕。
“眼下,蟹塘里冬储着两种蟹。一种是去年培育的扣蟹苗,约4.1万斤,今年6月初就可以投放到稻田里。除农场自己预留的一部分蟹苗外,其余全部走向市场。目前,已经有2.1万斤蟹苗被预订。另一种是老头蟹苗,约3000至3500斤。现在每斤价格10至12元,深受市场青睐,效益也很可观。”白城市洮北区鑫淼水产养殖种植家庭农场场长李晓博介绍,今年农场将继续与当地水稻种植大户开展合作,采用“农场+农户”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由农场提供蟹苗与技术支持,农户则提供养殖稻田。目前,这种合作模式的养殖面积已达750亩。
“稻渔综合种养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扣蟹在稻田里穿梭,不仅能清除杂草、捕食有害昆虫,其排泄物还能转化为有机肥,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水稻的分蘖能力,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洮北区水产技术工作人员徐镇介绍,这种互补模式既增加了水稻产量,又得到了优质的水产品,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双收”。
2024年,洮北区林海镇甜水村的水稻种植户隋志刚做出大胆尝试,在10垧稻田中实施稻蟹养殖,成果喜人,平均每垧地增收8000余元。这一显著的经济效益让隋志刚对今年的春耕生产满怀信心与期待。
“一年下来,农场每垧地补贴给我750元,10垧就是7500元。另外,每垧地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节省100多元。不仅如此,每垧地水稻可增产100多斤,而且蟹田稻大米品质好,我通过自产自销,每斤大米能多卖0.5元。”隋志刚说,今年他打算将稻蟹综合种养面积扩大一倍,增加到20垧。
近年来,洮北区始终坚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积极引导农民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2024年全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突破18万亩大关,综合效益高达3891.5万元。通过发展有机水稻和高品质水产品,洮北区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还走出了一条“立体生态循环农业”的新路。
今年,洮北区计划以全省渔业倍增计划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水稻和水域资源优势,做好以渔治碱文章。重点发展大水面的生态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同时,推动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