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也即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当前,吉林正处于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维护国家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政治任务,从战略高度、系统维度、辩证统一角度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切实扛稳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吉林更大作为。
以战略高度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全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吉林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这就需要将东北全面振兴置于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高度,不断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之间的对接、交流和合作,更好承担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在推动振兴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从战略高度统筹把握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既营造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也推动发展成果转化为夯实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努力使发展和安全彼此支撑、相互促进。
以系统维度把握发展和安全的整体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促进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国家安全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行稳致远,要“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奋力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以辩证统一角度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平衡性。当前,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这对国家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更高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全面提高国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发展和安全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一体之两面、驱动之双轮,彼此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互补性。立足新时代,更要坚持发展和安全的辩证统一,平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不断提升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安全守护下加快实现吉林高质量发展,打牢经济繁荣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
以改革创新思维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前进性。当今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加大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难度,仅求发展、忽视安全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过度追求“安全化”则可能影响发展活力。发展和安全是国家现代治理的核心内容,两者缺一不可,都不可偏废。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改革旧有制度和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把握边疆地区发展规律,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治理体系,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以底线思维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前瞻性。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底线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党带领人民在磨砺中成长、在风险中壮大的重要精神特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才能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在制定重大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和责任机制,落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不断战胜前行道路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抓在手上。
以极限思维把握发展和安全的斗争性。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极限思维要求我们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树立起斗争意识,有迎接“极限考验”的战略准备。从最坏处着想、从最细处着手,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考虑得更深入一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办好发展和安全这两件大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