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雨)近年来,延吉市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各项工作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在形上更用心、有感上更用情、有效上更用力,推动各族干部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进新时代延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4年,延吉市北山街道“邻居节”已经连续举办了19届,成为了街区乃至全市众人皆知的文化品牌。每年的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各类传统民俗趣味游戏轮番上演,让各族邻里间放下了拘谨,增强了默契。各族居民以厨会友、以美食为媒,每家每户带着拿手菜围坐在一起,呈现了美食聚集的盛会,搭建了各族居民沟通的桥梁。
像这样各族群众多姿多彩的交往交流交融和美景象,近年来在延吉市的大街小巷纷纷上演。延吉市以机制“融魂”、以文化“融心”、以发展“融志”、以共建“融情”、以法治“融力”,汇聚奋进合力,提升服务效能,促进民族团结“一路生花”。
出台《延吉市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延吉市关于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快完善“五个纳入”工作机制,持续健全市委巡察机构与市委统战部协作配合机制……延吉市压紧压实各级责任,构建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用中华现代文明塑造人。延吉市不断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依托研学中心、旅游促“三交”基地、互嵌式社区等83个阵地,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宣讲,持续培育“红石榴”宣讲团特色品牌;升级创编2025年版《四季如歌》,持续擦亮“非遗之声”音乐会、《印象延吉》等文旅品牌,不断扩大旅游文化供给,让各族游客体验民俗文化;强化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旧址、延边边墙延吉清茶馆段本体保护,使文化遗产成为培育中华文化认同的源头活水。
为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延吉市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加大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企业培育力度,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带动明显、中坚力量坚强有力、中小企业活力充沛的良好局面;扎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的“操心事”,精心办好供暖、出行等群众的“身边事”,高效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等各项工作;紧扣绿美延吉“三年大变样”的目标,纵深推进绿化提升、城市更新,让各族群众共享高品质生活。
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延吉市坚持提升和打造教育实践阵地,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在推动42个互嵌式社区全域提档升级的同时,重点提升6个互嵌式社区典型样板,在氛围营造、载体设计、服务延展等方面做精做细做实;今年内新建2个研学中心、5所先行学校、2个旅游促“三交”基地,根据各阵地不同的功能精心设计开发沉浸式、交互式体验项目,广泛组织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依托北山街道丹英社区、朝阳川太兴红色小镇等点位,打造“民族团结+文旅融合”现场教学精品路线,吸引更多域外干部群众走进延吉,见证石榴花开情相融的生动场景。
此外,为增强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着力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延吉市持续夯实法治基础,提升“法治延吉”“平安延吉”建设成果,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