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的生态之美蕴藏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潜能,让产业向绿与生态向好同频共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胜一招”。
春季的吉林大地上万物复苏,又到了候鸟北归的时节。“中国白鹤之乡”镇赉上空白鹤翱翔天野,查干湖风景区内大批迁徙候鸟觅得家园,长白山下成群的绿头鸭和灰雁悠然戏水翩跹……一幅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在吉林徐徐展开。
生态是吉林最宝贵的资源、最亮丽的底色。多年来,吉林持续筑牢生态屏障,从境内中华秋沙鸭的数量不断增加,到西部湿地面积持续扩大,吉林为野生动物创造了“水清鱼跃、林密鸟栖”的优越生态环境,守护好良好生态“家底”越来越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属于吉林的“绿色”课题无止境,我们要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守牢生态保护红线,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让生机勃勃的绿色吉林底气更足、底色更亮。
以科技创新赋能生态建设。科技创新是美丽吉林建设的强大引擎,持续以科技创新激活绿色发展动能,方能绘就山美、水美、人美的大美吉林图景。近年来,全省各地积极探索以科技创新助推生态保护的多样化路径,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智慧湿地”平台;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应用,实现湿地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管理、野生动物监测等功能;松原市生态环境部门推出“生态红线智能避让系统”。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更多利器,借助AI技术、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慧眼”与“巧手”,让生态环境由“治”理走向“智”理势在必行。
以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吉林的生态之美蕴藏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潜能,让产业向绿与生态向好同频共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胜一招”。从依托优越的生态基底打造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到深入推进“森林四库”建设,再到擦亮人参“百草之王”千年金字招牌。实践证明,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通过“生态+”新路全方位释放生态红利,才能让更多“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更好地统筹保护与发展,用科技织好“守护网”,通过产业转型当好“守绿人”,不断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们就一定能谱写出吉林大地高质量发展绿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