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景优美的鸭绿江北岸,G331国道像与中朝界江同行的“旱河”,大江与“旱河”同行往,两侧皆是风景的盛宴。许多座山村,掩映于青山绿水间,其名字多具山地特色,如马鞍山、新开沟,还有葫芦套、蛤蟆川,等等。长白山中的每座山村,都是一部漫长的历史。
下午两点多钟,我们走进了九道沟村,这里的“沟”,即是从北侧大山里,唱着歌流出的一条清澈小河,它像个热切回家的英俊少年,步伐矫健,一头扑进“家门”——鸭绿江。这日夜听歌的小山村,就在“沟”河的东北边。幽静中,村路延伸,农家多掩映在老榆树的浓荫里。
风把山野的芳香邀进小巷,我被清丽的风送进一户陈姓农家。此刻,60岁出头、身材敦实、脸庞黑红的农妇陈妈,正在自家小院的长方形地瓜秧苗温床前,挑拣着翠绿的地瓜秧苗。
院里的地瓜秧苗温床,像巨型花圃,秧苗密密麻麻,叶子挺挺绿绿,葳蕤茂盛,秧苗们好像故意举手搭了架棚子,把温床下的黑土全遮住了。这些手掌高的秧苗,抬头望着小院上方的四角天空,温润的阳光如母牛般,给予秧苗䑛犊之吻。苗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似乎谁也无法挣脱谁,又好像都在奋力往高长,想尽快甩开对方的纠缠,斩断勾连羁绊,找到自己的新生之路。在这儿,只要自己健康、成活率高,就会被主人“选拔”出来,就有机会被农家栽种于碧野苍天下的大田里,享受成长的快乐。对瓜苗而言,被主人选中,就意味自己赢得了发展空间。对主人而言,这些被选出的满筐秧苗,就是全家人放飞生活的热望。
陈家小院,本来就不宽敞,又被地瓜秧苗床占去了大半,它头朝北面对主房,横卧东西厢房间,四周的过道都不足两米宽,除去堆于墙下的砖头、木柴等杂物,苗床占据中心位置,是小院里绝对的主角儿。我想,这苗床有那么重要吗?一边看陈妈干活,一边与她攀谈,心中的问号如小铁锤咚咚地敲击着我的脑壳。
刚才,忽地涌进来的十多位男女来客,围在苗床前看陈妈拔秧苗儿。在不知情中,她突然被围观,众目睽睽中,自己陡然成了被追逐拍摄的“主角”,她显得有些不适应,甚至有点紧张。陈妈紫红色的圆脸儿,瞬间僵板、生硬,许久都不松弛,犹如人突然走进陌生城池,面对多条路,自己竟然不知该走哪条路了。
再后来,陈妈听到客人们七嘴八舌的问话,才知道他们多未见过小院里的苗床子,出于好奇心才来问自己的,比如栽培地瓜苗的常识等等,至此,她的紧张感才慢慢释放,双方的对话顺畅起来,其表情恢复平静,神态也轻松起来。
陈妈精气神十足,头顶的遮阳花布帽“绽放”着,一副不胜娇羞、芳华正茂的样子。她一边拔着碧绿的秧苗,一边语速舒缓地回答人们的提问,比如到市场卖地瓜秧苗,每株一毛到一毛二,价格不等。还有地瓜苗要赶在谷雨前植到大地里,它们一见阳光,就噌噌地长,在地头几乎能听到地瓜秧伸腰喘气的声音……她语气不疾不缓,声调不高不低,紫红脸庞活力纷呈,眼光柔润而富有热度,让人们感到沉实、温暖。
陈妈眼含笑意,从茂密的苗丛中,挑选茎壮叶丰的青瓜苗,把它们一株株拔出来。看上去每株秧苗生生翠挺、兴致勃勃、满怀期待,它们早已畅想自己被植入大田,与山风为伍、与江水相依、与阳光为伴的欢欣岁月……而眼前的陈妈,却顾不得秧苗们的遐想,她把手里拔出的秧苗间夹带的杂杈、枯叶掰去,再把它们放进筐里,其精心劲儿像护理襁褓中的婴儿。
陈妈告诉我,自己家和乡亲们一样,都依鸭绿江而居,靠G331国道过活,这儿有山林护佑,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日子平平静静,安安稳稳,舒舒坦坦,生活不比大富贵,可比邻舍不相差,陈家三代同堂,人丁兴旺。老伴儿和自己身板都好,整天忙忙碌碌,生活得很充实。老头儿“主外”,家里的几垧田都靠他莳弄,苞米地、地瓜田、黄豆地、水稻田,他整天忙得像头不知疲倦的老牛……农忙时节,全家人齐上阵,一起帮老头儿打理地里的活儿。咱知道,追着农忙时节种地,就是追咱农家人的大福哇!
陈妈说:“我除了给全家做饭,还得配合老伴儿帮儿子、儿媳带孩子,两个小孙子都上小学了。小男孩淘得没边儿,一会儿上树抓鸟,一会儿下河捉青蛙,咱这儿到处都是树林子、河沟子、草甸子,我老两口儿一眼都不能离开这俩小子,孩子们一出校门,我们就赶上去,帮他们背书包,让他哥俩儿手拉手,爷爷奶奶一边拉着一个往家走,从不敢半点松懈,必须按时接送,这样儿子、儿媳才能安心工作呀!”
说到儿子、儿媳,陈妈语气中充满欣慰自豪:“近年来,国道江边兴起了乡村旅游热,儿媳做旅游生意,整天可忙啦!进进出出,跑来跑去,像一只采花的蜜蜂。儿子是村干部,识文断字有文化,比老妈老爸强得多,年纪轻轻就当上村会计了,干这活儿不光是脑袋好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全村人都信任我儿子,他敢承担责任,有颗乐于为父老乡亲们服务的公心……儿子的这颗心,比金子更珍贵啊!”
说到地瓜秧苗床的事,陈妈的话如溪水滔滔不绝:“这活儿主要我干。最初建秧苗温床时,老头儿和儿子都来帮忙,盘个小炉子与秧苗床相连,用砖垒起苗圃床,苗床中间要砌成火炕式平面,下面有供烟火循环流动的沟槽,上面盖上砖石板,再添加黑土。早春天气冷,苗床上方还要加几根铁管搭成拱形棚骨,上面盖上透明塑料布,苗床变成了小型温室大棚,这类活儿得男人们帮忙干啊。现在是开春时节,我就更忙了,你们全看到了吧,这个地瓜苗床,全由我莳弄,起早贪黑地干,就为谷雨前让苗儿长成秧,拿到市场遇到好买主,说不准我的一株秧苗能卖一毛二分五呢!”陈妈讲得兴奋了,眼里熠熠闪光。
陈妈半生辛劳之求索,恰似走进了鱼水融合的神奇境界。陈妈讲述着,情绪上扬,好像脸上的笑意,都带着雨露似的,楚楚动人。听到这里,我抬头仰望小院上的四角天空,阳光油彩般流泻下来,陈妈的脸庞,被霞影映红,她俨然变成了年轻姑娘,春姿勃发,活力融融……
面对此情此景,我想起某位先哲的一句话,大意是:只要人们辛勤劳作,其生活的河流里,就常有阳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