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繁华落幕之后,鸭绿江畔的那座都城湮灭在历史的烟云之中,此后这里曾被封禁200余年。
200多次春绿秋黄,这片曾“国富民殷、五谷丰熟”的土地,被另一种繁茂所替代。风,吹来了山花野草的种子;大树,抖落了自己的种子;小鸟,衔来了老山参的种子……獐狍野鹿,又返回了这里,它们知道,这里风和日朗,水肥草美,气候温润,是一处宜居的乐园。
清朝政权把长白山区看作是龙兴之地,建起了长长的“柳条边”,集安属“边外”。边墙开禁之后,闯关东的人们携着妻子,担着儿女,沿鸭绿江逆流而上,寻到这块风水宝地,找三块石头立起了灶门,炊烟在鸭绿江畔袅袅升起。他们开荒种地,打鱼狩猎,繁衍生息。尔后发现了史书上记载的那座叫作“国内”的城垣,发现了那块记载一个古老民族历史的好太王碑,发现了那片“东方金字塔”群。
集安,鸭绿江缠绵着,依依不舍地流过的小城,有着辉煌的过去,有着多彩的今朝。
春夏秋冬四季,集安人们的脚步总是自主不自主地移到鸭绿江边。在那里看鸥鸟亮翅,红日喷薄;看浪花飞溅,日暮归舟。江水缓缓地放慢脚步,那是因为听到了广场舞的音乐,听到了人们健身的步履声,听到了孩子们的笑语欢歌。海内外慕名而来的游客,总是要去一睹鸭绿江的风采,去观异国的山色,去看异国的风情,去问询异国的故事:这段水域成了一条吸金带!
集安被一江一河拥抱着。小城之南流淌着被称为绿水的鸭绿江;小城之西则流淌着集安的第二条大河通沟河,当地人都叫它西大河。西大河紧贴着国内城的西城墙,人们喜欢到这里游泳、洗衣。还有的喜欢来这里在石阶上呆呆地坐着,望孩子们戏水,望妇女们捣衣,望翠绿的山峰上的蓝天白云。也有的人,头上斜扣个草帽,拎着一盘“挂子”,找个水湾,下网捕鱼。更有不少钓客,守着两根鱼竿,在那里默默地期待。偶尔有鱼上钩,在别人的赞美声中,他们会拉出一条漂亮的曲线。曲线的一头挂着小鱼,鳞片在阳光下闪烁银光。
城中也有河,那是沿着古城的水系引来的小溪。溪流上有小木桥,溪水边有红的、黄的花朵,还有绿树,那是开花的树。透过树的缝隙,是白墙灰瓦的楼宇,和那两千多年的古城墙。好一幅小桥、流水、鲜花、绿树、古城的美丽画卷!
古城四面环山。东是龙山,北是大禹山,西是七星山,南面鸭绿江的对面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山。低山,高山,远山,千山叠翠,望也望不断。上世纪60年代勾画出“远山高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的蓝图,如今已变为铺展在眼前的风景。古城的周围果树飘香,集安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集安白桃”“集安蓝莓”,用鸭绿江河谷种植的山葡萄酿造的“集安冰酒”是名优特产品,被外地人称为“集安味道”。
大禹山是集安的后山,也是集安的最高峰。每年初夏,半边山都是洁白的槐花,花香浓郁,把整个古城浸染得犹如一位槐花香型的美女。那忙碌着的小蜜蜂,也常常会误飞进你的窗口。
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是集安的一张名片。“洞天皓月”“仙人台”“藏心洞”“五女戏水”“抗联遗址”“古代采石场”,都是森林里生长的故事,是这片崇山峻岭中的“特产”,是浸染着这片土地上的生态文化。
集安森林覆盖率达81.4%,是国家生态示范区,被誉为“吉林小江南,国家生态园”。
鸭绿江水流过的集安是G331公路“吉道”的起点,游人们赞誉:集安是“中国最美边境城市”之一。一种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望着窗外那条碧波奔流、不舍昼夜的大江,不知怎的,我忘情地啍起了电影《上甘岭》插曲中的那句“我家就在——岸上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