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车长客时,对青年员工姚智慧汇报的端子排接线工艺“一口清”给予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是‘抢手货’,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希望高铁建设再接再厉、创新驱动,继续领跑、勇攀高峰,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历经十年打磨,这支青年团队凭借着“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职业操守,以青春的名义为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成为自主创新典范注入澎湃动能。这就是刚刚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的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铁装配制造工艺“‘一口清’精质先锋”青年团队。
打造高铁技术世界标杆
作为高铁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装配工艺肩负着将尖端科技转化为国之重器的使命。为此,装配人员通过流利地复述工艺文件,做到“一口清”,使操作规程刻印在心里,固化到每一个动作上。
这支由72名成员组成的青年团队,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75%。他们长期承担高速动车组核心装配工序攻关和关键技能突破任务,形成了以“零差错、零缺陷、零隐患”为目标的装配标准,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为导向的技能实践机制,成为中国高铁“制造精度”的代名词。
在高铁动车组装配过程中,需要实现全车近2万根线缆、4万多个零部件的精准装配,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带来巨大的运营风险。团队成员胡俊祥凭借“微缩梅花烙”焊接技艺,能够在筷子头大小的区域完成7个连接点的焊接;朱峰独创“45度走枪”打胶法,累计零缺陷打胶15万米。他们用一双双巧手、一颗颗匠心,筑牢了“复兴号”的品质根基。
青年身影闪耀工艺之巅
在标准动车组、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CR450样车等多个新型动车组装配中,“‘一口清’精质先锋”青年团队持续推动工艺革新。他们发明了“电气线路导通自动监测系统”,接线正确率达100%,效率提升62.5%;AI技术线号识别、荧光线缆检测、装配性能动态检定等320余项技术进行创新、150余项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为高铁智能化装配注入强劲动力。
这支青年团队不仅是中国高铁工艺精度的守护者,更是智能制造的探路者,他们推动高铁装配从人工操作迈向数智协同,在新时代的工业体系中锻造了“高精尖”的中国制造范式。
中国智慧为世界赋能
面对“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匈塞高铁的全新技术挑战,“‘一口清’精质先锋”青年团队再次挺膺出征。他们不仅在极短周期内完成高质量装配任务,还编制出装配手册,以便为当地工人开展系统化培训,推动中国高铁技术标准“走出去”,以技术传递友谊、用责任赢得尊重,彰显了中国制造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温度。
十年磨一剑,该团队装配完成近万辆高速动车组,安全运行在中国铁路网络的广袤大地上,也驶入了世界高铁发展的主航道。他们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吉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集体荣誉,多名成员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
新时代的“‘一口清’精质先锋”青年团队,将肩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续发扬“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品格,在推动高铁制造迈向智能化、绿色化的进程中不断刷新纪录、追求卓越,让青春在高速奔跑的“复兴号”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