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新区一栋灰白色小楼里,每天中午飘出的饭香吸引着六七十位老人准时赴约。这个兼具助老餐厅与养老服务中心功能的建筑,正以“嵌入式”创新实践重新定义社区养老空间。近日,记者实地探访长春新区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解析居家养老困局的破题之道。
今年2月8日成立的超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长春新区首个社区综合嵌入式养老样本,配置12张护理床位,集日间照料、康复理疗等五大功能于一体。这座公办民营的微型养老机构通过一站式智慧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开创了“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社区”的新型养老模式。
“嵌入式养老的核心在于小型化、专业化、多功能。”负责运营养老中心的吉林省康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经理张志国介绍,这种模式既能提供专业照护服务,又能让老人保留熟悉的生活环境。我省2023年出台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标准明确指出,要破解居家养老基础性难题,补齐设施短板。超越社区的实践正是政策落地的先行试点。
破题路径一
家门口的“养老日托班”
“入住协议明确可以随时回家,子女也能随时探望,这消除了老人的心理负担。”在二楼活动室,67岁的张叔边健身边讲述体验感受。作为首批入住者,他特别满意这种“弹性养老”模式——周末想外孙女时回家团聚,工作日享受专业照护,实现了传统养老院难以企及的自由度。
这种“随住随走”的灵活性精准契合阶段性需求。沈叔有多种基础病,儿子最近工作忙,不放心老人白天自己在家,就把父亲送到了这个家门口的托养机构。76岁的付叔从远郊养老院转来后,女儿探望频率从每月1次提升到每周2—3次。女儿说,下班路过就来看看,老人开心,自己也放心。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源远流长,深厚的家庭情感使得老人不愿踏入养老院,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而“嵌入式”设计打破了传统养老院的封闭性——可日间托付,也可短期托养,如同养老版的“日托班”。中心数据显示,现有几位签约老人均选择3个月短期照护,日费80元、月费3000—3500元的定价,既满足术后康复等特殊需求,又缓解了子女临时照护压力。
破题路径二
居家养老的“隐形翅膀”
嵌入式养老,关键是找到服务的“嵌入点”,因地制宜开展助老服务。在超越社区,养老中心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以政府购买和社会化订单式服务,解决居家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在飞跃街道王建国(化名)家中,助老员刘淑华正进行深度清洁服务。这位独居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每月享受包括助洁、助浴等在内的定制服务。“就像多了个女儿。”王叔如此评价上门服务。在辐射范围内,更多的社会化上门服务需求为居家养老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心构建的“护工+家政+资源链接”网络,形成覆盖助行助浴助洁等23项需求的居家服务体系。通过链接生活服务商等多方资源,打造出“15分钟响应圈”。工作人员展示的服务台账显示,开业以来累计提供上门服务180余次,其中生活照料类项目占比较大。
破题路径三
科技赋能的“智慧守护”
在沈叔房间,智能安防系统织就无形防护网:拉绳报警器、跌倒监测装置与智慧平台实时联动,全天候守护着这位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护理站电子屏上,21种药物的服用时间精确到分钟,护士送药前需双重核对。
“智能爬楼机解决了垂直交通难题。”张志国现场演示设备时强调,科技手段正在突破物理限制。养老中心智慧养老平台已成功预警多起居家险情,包括突发疾病和安全隐患。大屏幕上,服务数据实时更新,实现从需求对接到质量监管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模式创新获好评,运营方坦言面临多重挑战。“12张床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必须拓展多元营收。”作为运营企业负责人,张志国透露养老中心规模较小,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但养老行业盈利难度大,嵌入式机构难获医保定点资质、没法用长护险结算等问题制约着服务深化。值得期待的是,《吉林省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街道乡镇嵌入式机构覆盖率将达60%,政策破冰已现曙光。
专家声音: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韩佳均基于其长期养老领域研究提出,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展既是应对人口结构挑战的必然路径,更是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核心支撑。要系统性推进该类机构发展,需要从制度设计、流程优化、资源整合三个维度突破:通过将嵌入式机构逐步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创新“机构护理+居家护理”的复合报销模式;通过政策补贴保障基础服务供给、市场化增值服务提升营利能力、技术赋能降低运营成本,构建“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共生”的可持续模式。其本质在于形成政府引导资源配置、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市场机制优化运营效率的协同体系,借助精准服务分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这一路径既可通过差异化服务将老龄化压力转化为银发经济动能,又能依托透明化质量监管确保服务质量,最终打造“政策精准化—服务专业化—运营长效化”的嵌入式养老生态圈。
在我国“9073”(90%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机构养老)养老格局下,超越社区的实践具有样本意义。其通过空间就近化破解情感隔离,服务多元化填补需求断层,智慧化升级保障安全底线,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随着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项目陆续落地,这种“微机构、强辐射”模式正在长春形成涟漪效应。养老变革或许难求速胜,但每一步创新都在重写“老有所养”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