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G331,走进长白山第一村奶头山村,四周森林环抱,空气清新微甜,一排排民居有着浓烈的朝鲜族风情,是长白山旅游的打卡地。走在村里,游人如织,一处摆满石制工艺品的小店吸引了我,这些石头纹理灿然、色泽各异,有着天然的雍容大气和典雅庄重之感。
经营石头的商贩告诉我,这种石头叫松花玉,这些摆件、砚台、首饰都是来自300年前的清代皇家古采场,是制作松花御砚的石材,极具收藏价值。
我想看一看这个皇家古采场,就约了一位向导,直奔两江镇。原来,1983年,吉林省地质局宝石分队在安图县两江镇二道松花江边,寻觅到了当时采挖石料的痕迹和遗址遗物,后取样专程派人去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所藏的松花玉砚进行了对比、化验、鉴定,证实了安图确有清代制砚同样的松花玉。同时,经故宫博物院专家现场考察,亦印证了松花玉皇家古采场老坑就在安图县两江镇。
安图县素有“长白山第一县”之称。1911年,安图县首任知县刘建封监修的清代宣统《安图县志》记载:松花玉,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
驱车到两江镇,向导站在山道边上,指着山脚下的河流说:“这就是富尔河,是松花江的支流。”又指着对岸元宝形的山岭说:“那就是砥石山,山里藏着松花玉的矿脉。”
康熙皇帝在《松花石砚制砚说》记载:“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垒垒,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有取作砺具者,朕见之以为良材也。命工度其小大方圆,悉准古式,制砚若干方,磨隃糜试之,远胜绿端,即旧坑诸名产亦弗能出其右。爱装以锦匣,胪之棐几,俾日新文墨。”
《修务训》记载:“剑得砥而能利。砥,砺石也。”砺石就是磨刀石,砥石山原名磨石山,因为出产皇家御砚石材改为砥石山。典籍的记载可以和皇家古采场相互印证。
来到皇家古采场附近,对岸绝壁高耸,河床水色淡青,采石的痕迹依然可见。向导指着对岸绝壁告诉我,那就是皇家古采场。300多年前,采石的匠人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把绝壁上的石材用火烧热,再泼水降温,石材一胀一缩爆裂成块,用撬棍撬下,在江边挑选,把合适的石材用爬犁沿松花江运到吉林,再送往北京。
清代松花石采矿址“老坑”多出产大块石料,颜色有紫绿、灰紫、云青、灰绿等,现已设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驱车沿着一条窄路来到古采场的山顶,向导指着山间公路告诉我,松花玉主要集中在两江镇六人沟村,距老坑约5公里;汉阳村,距老坑约20公里;石人沟村,距老坑约7公里。这些村的溪流沟谷都有松花玉发现,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松花玉砚材和观赏石。
向导指着山下的富尔河告诉我,为什么河水淡青,就因为河底有松花石。河床多出产大块石料,颜色青绿、雨青、淡绿较多,适合制作茶台、松花砚、生活用品等,出产石材有金星、铁灰、黄绿、紫灰、淡绿等颜色。河两岸都有松花石露出地表,民间多当作奇石出售,造型奇异、纹理灿然、有富贵气象。沿河采掘的松花石以浅绿、青绿、鸭蛋青、雨青、云青为主,紫色、金色、黑色、白色也有发现。
砥石山矿脉是3个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之一,脚下就是近年新发现的松花石矿床,位于北纬42°47’—43°09’,东经128°01’—128°05’。矿床面积2.84平方公里,属同生浅海静水沉积矿床,矿体总长600米,宽178米,平均深度42.45米,已查明松花石储量170万立方米、460万吨,是全国目前发现唯一的特大型松花石矿体。该矿藏是安图县“十四五”规划重点矿藏开发项目。
经国土资源局组织钻探,已探明松花矿石呈墨绿色、灰绿色、浅绿色、瓷白色,属于微晶及泥晶结构,为层状及块状构造。我们来到位于松花江和富尔河之间的六人沟村,几乎家家都有松花玉。这里既出产松花石大型石料,又出产奇石,好多松花石收藏爱好者到村里寻宝。
走进临近松花江边的石人沟村,这里出土的松花玉有绿纹、紫彩、紫灰、黄绿、云青等颜色,纹理细腻,适合雕刻葫芦、葡萄、家居摆件等。
安图有一批松花石雕刻经营者,雕刻技艺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多原创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发展松花玉产业,是安图人的奋斗目标。向导邀我几年后再沿着G331来安图看看,那时松花玉雕刻一定会更加精品迭出,享誉四方。
回到奶头山村,我专门买了几样松花玉小摆件和饰品,准备回家送给妻子和孩子。皇家石材,有富贵气,家里放几样小摆件和饰品又不占地方,还能平添吉庆祥瑞的寓意,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