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评论

用好城市“边角料”

浩锐

高架桥上车水马龙,桥下运动公园里市民安享休闲时光;城市中的闲置地块改造成老少皆宜的健身场馆,使得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运动自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见缝插针”,把各种边角地块和闲置空间改造成适合全民健身的运动场所。这些华丽“转身”的举措,凸显了城市治理的“匠心”和一心为民的“初心”。

城市“边角料”治理看似是小事,却折射出各级党委政府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用心。治理效果如何,更是衡量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由于地形限制、历史遗留、城市更新等因素的影响,总会留下一些闲置的“边角料”,特别是对于一些“寸土寸金”的大中城市而言,土地开发接近饱和,寻求新的增量十分困难。这些“剩余空间”如果不能及时“盘活”,就会带来“脏乱差”甚至违规侵占等问题,这就需要站在更高维度挖掘空间资源,“见缝插针”使用这些城市“边角料”,让城市“闲置地”变身“金角银边”,让“剩余空间”变成城市新增亮点。

城市“边角料”的使用,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让城市“边角料”变身公共服务“补丁”,实现碎片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站在城市治理的高度进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施便民微改造,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尽全力将城市“边角料”打造成城市治理的特色和亮点。另外,还要秉承资源集约理念,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吸引多元主体、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治理,实现“废料不废”或“变废为宝”。

“微实事”托举着民生“大幸福”。城市“边角料”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关系着民生福祉,影响到居民的幸福指数。城市管理部门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精心打磨城市“边角料”,着力提升城市“颜值”,切实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休闲健身、学习娱乐空间,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近在“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可以想象,当“剩余空间”的遗憾摇身变成“转角遇美”的惊喜,这种转变会给市民带来多大的幸福感。这样的举措无疑会大大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给现代化城市治理增姿添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