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用活党内政治仪式 增强党员主体意识

万昭迎

增强党员主体意识,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不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政治仪式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不断创设发展的具有强烈政治动员意义、政治宣传功能的政治活动。要进一步发挥党内政治仪式的激励、引导、约束等作用,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身份认同感、组织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持续增强其党员主体意识,为推动事业发展凝聚更大力量。

以具象化的仪式符号提升党员身份意识。仪式和象征符号是相伴而生的。政治仪式通过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把无法被我们直接感知的信仰、观念、价值、情感等转变成可见、可听、可触摸的内容。这些符号包括语言、图像、声音等,在政治仪式中参与主体通过视觉、听觉、感觉能够充分感知,起到政治价值的宣扬和政治秩序的整合作用,能够实现凝聚共识、政治团结、立威树信等目的,同时还能达到对党员身份认同的充分动员。政治仪式中,鲜红底色的党旗代表着革命的火热和胜利的希望,党徽中凝聚着党的辉煌历程和坚强领导,这些仪式符号具有更为直观的激励作用,能够让参与其中的党员产生特定的政治心理效应和定势。要广泛使用图像、声音、标志、地点等不同类型的仪式符号来引导党员锤炼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让党员身份真正成为一种光荣、一种鞭策。要通过党内政治仪式营造良好的党性教育氛围,教育党员干部坚定入党初心,保持共产主义操守和情怀,牢记和珍惜第一身份,履行第一职责,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干事创业的底气和信心。

以集体化的时空记忆强化党员归属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党员,就要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党员要始终对组织有强烈的依靠感和归属感,而政治仪式是通过保存和选择集体记忆而增强归属意识的有效形式。时间是政治仪式的历史坐标和纵向度量,空间是政治仪式的发生场域和环境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政治仪式的时空坐标,将党员置于政治仪式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氛围中,有助于激发党员的归属意识。当前,个别党员存在组织归属感不强、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长期处于“游离”状态。要通过党内政治仪式打造教育氛围,释放仪式特有的教育功能,让党员干部体会“这一刻”的“与众不同”,甚至达到“震撼一瞬间、铭记一辈子”的效果,以不断增强的党组织“吸附力”、影响力提高党员的归属感。可选择在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场所举行政治仪式,充分调动党员的使命感,让党员将党支部当作温暖的家,教育引导其在坚定信仰、强化记忆的过程中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动态化的政治仪式增强党员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政治仪式的目的是将政治信仰植根于参与者的情感和心理中,使其不断提升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并将这些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做到心中有责、挺膺负责。要通过周期性开展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宣誓、“两优一先”表彰、赠送“政治生日”贺卡等活动,以严肃的政治程序激发党员党性、强化对党忠诚。进一步用政治仪式活动促进党员责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提升,使其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牢固树立为党工作、为民谋利的坚定信念,时刻警醒自己不忘来路和初心,牢记责任和使命。同时,要推动党内政治仪式发展创新,做到常开常新,避免仪式活动演变成乏味的形式主义活动,做到形式与实质的统一,做到规定程序一步不少、规定动作一个不落,防止党的组织生活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更好增强广大党员的身份荣誉感、责任感、自豪感,充分调动参与政治仪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推动其将政治信仰融入情感之中、内心深处,并形成行动自觉,擦亮党员姓党为公的“名片底色”。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