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推进作风建设涵养优良党风重在教育引导

程 奎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党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优良作风和党风不会自然形成,风气建设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既要雷霆手段、加强监督执纪,更需春风化雨、强化教育引导。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必须用改革的精神,求真务实,不断实践,抓好宣传教育这项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把优良党风带进新征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筑牢永葆先进性的思想基础。我们党始终把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党风问题、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在思想上的坚定和深厚的理论修养基础之上的。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学思想”作为终身必修课,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问题、作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真理光辉和实践力量,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善于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实践中梳理总结并凝练出党风廉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内在规律,将其贯彻运用到当下党风问题的应对与作风建设事业中。依托并用好党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遗址以及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场所的教育引领作用,宣传好革命先烈、时代先锋和身边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红色家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时时刻刻对标对表党章党规要求,在思想层面嵌入规则意识,为锻造出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过硬作风贡献力量。

强化常态化的日常引导。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是全体党员常学常新常做的终身课题,需要在持久抓、抓持久的常态化日常教育引导中下功夫,既普遍覆盖广大党员干部,也重点关注领导干部;既长年累月狠抓不懈,也要在关键节点开展靶向教育。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突出“清”和“廉”,重视对党员社交圈、朋友圈以及八小时之外生活的纪律教育,促进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的良性互动,让“亲清政商关系”“清爽同志关系”成为普遍共识;注重细节,善于抓住重要关口、重大节点开展教育,在入党、提职、转岗等重要时刻加强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教育,在重大节日庆典、敏感节点上做好规矩规则和风险防范教育,让广大党员明晰必须遵循的言行底线和红线;注重从领导干部讲起、严起、做起,引导其当好“领头雁”,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严格自律修身,带头遵规守矩,以“形端影直”和身体力行的形象和作风,为普通党员做出样子、当好榜样,从而达到上行下效、潜移默化的引导效果,引领广大党员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进而助推党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底线性的警醒教育。党纪是“紧箍咒”,守住作风建设底线,离开监督执纪问责难以实现。无论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首要的是做好自我警醒、强化底线意识,必须深入开展自我革命,在组织生活中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用党规党纪严于律己,时刻剖析反省,勤扫“思想灰尘”,常敲“警醒之钟”。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切实履行党规党纪的提醒约束职能,秉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的原则,坚持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尤其是“第一种形态”,运用好谈话提醒、责令检查、约谈函询和诫勉谈话等常规警醒举措,靶向开展党性教育,使得“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推动“问责一个、警醒一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生动局面不断形成并巩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接受人民监督是本质使然、天经地义。人民群众对党风问题感触最直接,效果最清楚,信息最准确,因而也最有发言权和监督提醒权。要坚持党风整治效果由人民来评判的根本原则,坚持真开门、开大门,持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好民众乐于监督、善于监督的良好氛围,用无所不在的人民监督,推动作风建设和党风方面问题的解决。要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更好地激扬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以好作风护航干事创业,用好党风带动民风社风,持续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