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黎 记者王子阳 实习生孙小媛)近日,临江市人民法院临江人民法庭的法官和书记员,顶着晨露赶往六道沟镇东马村。年过八旬的张大爷拄着拐杖,和产生纠纷的邻居守在村委会门口,望着“流动法庭”,眼里燃起了希望。这场因山风刮倒杨树引发的纠纷,终于在家门口迎来了“解铃人”。
原来,不久前,张大爷家的一棵杨树被风刮倒,砸坏了邻居家的五味子秧苗。邻居找到张大爷要求其给予修复,但张大爷认为正是因为五味子地用的铁丝拴在杨树上,积年累月才使其在刮风时从被勒的部位折断。就这样,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逐渐走到了诉讼程序。承办法官在现场勘查五味子地和被折断杨树位置、财产受损等情况后,将庭审现场搬进了村委会。
“咱们今天就心平气和地唠唠家常!”主审法官笑盈盈扶老人入座。原被告围着桌子坐定,法官充分倾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从杨树年轮到五味子收成,从邻里旧谊到赔偿方案,抽丝剥茧梳理纠纷全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原本气鼓鼓的当事人也逐渐露出了笑容,张大爷了解了相关法律规定,邻居也明白了合理维护合法权益的道理。最终,张大爷赔偿邻居经济损失600元,双方心结就此打开。
“法官竟然把法庭搬到了咱们村,真是贴心!”“头一回围观真实庭审现场,现场学到了好多法律知识!”庭审结束后,双方当事人及观摩的村民们纷纷说道。这场带着乡土气息的庭审,不仅让“枫桥经验”在山坳里开了花,更在乡亲们心田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近年来,临江市人民法院以司法为民为初心,春风化雨般将“枫桥经验”赋予更多新形式、新内涵。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搭起流动法庭,把“无讼”种子播撒进村屯社区,让矛盾纠纷像阳光下的露珠般,消散在基层土壤里;使公平正义如蒲公英般,乘着微风落在每个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