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郭健玮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吉林地处东北中心区域,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学好历史、敬畏历史,对历史负责,持续增强文化自信,理直气壮讲好吉林故事,不断提高吉林历史文化吸引力。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高度,就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为何保护传承”“保护传承什么”“怎样保护传承”等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做好这项重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吉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脉,拥有华夏、濊貊、肃慎和东胡族系先民留下的丰富历史遗迹,高句丽、渤海国等地方民族政权在白山松水间长期存在,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融合汉族在内的多民族在此交流融合,共同赋予了吉林历史文化悠久且独特的魅力。此外,传统的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与近现代的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影视文化等相互交织,形成了吉林独有的文化体系。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加强资源排查梳理,目前境内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还有数量可观的可移动文物,它们涵盖了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各个历史阶段,展示了吉林地区历史发展脉络,成为人们了解吉林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此外,近年来吉林编制完成了《吉林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实践中还形成了“1+3+N”的规划体系,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目标和路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不可代替的特性,一旦被损毁,即使修复、重建也无法完全恢复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人文情怀,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珍宝,更好地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持续凝聚振兴发展力量。

摸清“家底”,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摸清底数、掌握实情是保护利用的前提。要大力实施历史文化遗产名录管理制度,加强普查和专项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吉林的文物数量、保存状况和资源分布情况,着力形成全省保护名录,为精细化、科学化制定保护利用政策奠定坚实基础。持续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作,更好统筹发改、自然资源、交通、水利、住建、文旅、民政等部门力量,对历史文化遗产登记造册、明晰数量质量,努力做到“找出来”“亮出来”。同时,加强历史文化遗产认定工作,科学确定保护对象的保护级别和保护要求,着重梳理全省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古镇古村、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历史文化遗产底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普查的准确性,让资源管理“有数可查”。

强化“表达”,挖掘、阐释、讲好吉林历史文化遗产故事和文化底蕴。历史文化遗产是吉林历史长期演进、吉林人民辛勤奉献和吉林大地发展进步的文化结晶,必须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彩故事,以持续创新的表达方式,讲深、讲精、讲清楚吉林历史文化脉络。引导省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加强联动,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性研究、价值阐释和宣传推介。积极发挥各级学校的教育传承作用,将相关知识贯穿大中小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打造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将其纳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打牢培根铸魂基础。统筹推进考古挖掘与研究阐释,大力宣传吉林地方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中的地位贡献,让百姓深刻了解发生在吉林大地上的历史故事,充分感受吉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推动创新,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新途径。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利用。要强化顶层设计,协调好经济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促进合理利用,找准历史文化遗产其后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在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础上活化利用,让其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统筹推进旅游休闲、文创产品开发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将工业遗产、老旧建筑、历史街区谋划建成文化产业园区、文旅融合景区、消费体验街区和美好生活社区。以长春市为例,其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和吉林“三地三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红色遗迹、历史街区和工业遗址,尤其是其中的历史建筑,是长春市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历程中时代进步的见证者。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应紧紧围绕“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方针,强化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努力让其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更好地承载吉林记忆、传承优秀文化、提振精神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