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踏入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教学楼,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手抄报、剪纸、书法作品及“红纽扣”主题展板整齐陈列于墙面,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风景线。
“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育人平台。”吉林省“组团式”援疆教师总领队、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李勋表示,“借助走廊文化展板的设计,让学生真切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爱国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自2023年4月入疆以来,吉林省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深入落实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部署,充分发挥教育援疆的育人、民生和政治作用,统筹推进文化、素质与思政教育,助力阿勒泰地区教育焕发新活力。
“组团式”支援
打造“带不走”的师资力量
以“输血变造血,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吉林省统筹选派援疆教师开展“小组团式”支教,通过教研互促、帮带培养和校际合作提升当地师资水平。
聚焦提升教学水平,在新一批教育部“组团式”援疆教师中专门选派5名教研员充实力量,组织援疆教师累计开展同课异构、评课议课等活动1.2万场次,将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引入阿勒泰,以教研提质推动教学水平提升。
着眼做好人才培养,推动261名援疆教师与367名当地教师结为师徒,开展听评课1.3万节、培训225次,指导10名师生获自治区级奖项、43名获地州市级奖项,打造“带不走”的师资力量。
强化校际协同合作,以援疆教师为纽带推动吉阿两地97所学校建立联系,其中17所吉林学校与13所阿勒泰学校签订互助协议,长春市第八中学与地区第二高级中学结成合作同盟校,深度合作提升教育资源共享。
“红纽扣”品牌
让民族团结教育浸润童心
“在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有一个美丽的山村禾木村,图瓦人的原始风情与喀纳斯湖的神秘美景在此交融……”近日,一场“童心同梦——云端相聚话家乡、童心共绘团结情”主题班会活动在线上拉开帷幕。
活动中,阿勒泰市第二中学三年级2班与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2班的学生们通过云端连线,打破地域限制,感受多元文化魅力,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吉林省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入疆以来,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谋划启动实施“红纽扣”辅导员活动,通过开展主题团队日、观看红色影视剧、与少数民族师生结亲等10项活动,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推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举办“讲好吉疆故事”等团日队日活动1500余场次,对校园宣传载体提出规范建议2000余条,以“滴灌式”教育强化红色育人氛围。
促进民族团结交融,援疆教师开展家访300余次,与151户少数民族家庭结对,邀请400余名阿勒泰师生赴吉参加夏令营、研学营,让两地师生在交流中感受祖国发展,增进情感认同。
聚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建设20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程实验室,组织专项团队辅导各族师生完成120余个人工智能项目,培训2.8万人次,拓宽语言教育领域。
“‘红纽扣’活动以‘滴灌式’‘浸润式’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成为吉林教育援疆的一张亮丽名片。”吉林省援疆干部、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孙万峰告诉记者。
坚持“因校制宜”
推进“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吉林省教育援疆工作始终秉持“因校制宜、打造特色”的原则,从受援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援疆教师的专业特长,在常规课程之外,精心开发了一系列拓展型与需求型课程,不仅让课程体系更加丰富多元,更精准对接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助力他们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随着“审判长”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响起,法槌落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在阿勒泰市中心小学开庭。为了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吉林援疆教师先后在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吉木乃县等13所受援学校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治进校园”“上好法治课”“手绘法治报”“普法知识答题”等活动,以实践强化法治教育。
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组建校园礼仪队,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学生礼仪素养;多地学校开展雷锋实践、乒乓球训练、诗歌朗诵等活动,实现以劳养德、以体育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受援地校园如火如荼开展。
与此同时,对接当地就业需求,引进15名职教教师开设旅游管理、酒店服务、畜牧生产技术等课程,推荐吉林柔性职教人才参加自治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项目金牌,实现阿勒泰地区在此类赛事中金牌零的突破。
“全链式”保障
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支撑
教学楼、体育馆、运动操场、现代化教学设备……在阿勒泰地区各受援学校,吉林省教育援建的足迹随处可见。
近年来,吉林省围绕基建完善、资助帮扶、升学保障等多个维度,着力构建起坚实的教育保障体系,为当地教育的提质增效注入动能。
在吉林省的援助下,投入400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改造阿勒泰市第二中学教学楼等设施,购置教学设备;新建阿勒泰地区实验幼儿园2000平方米教学楼,有效解决幼儿园大班额和活动设施不足的问题。
落实教育民生保障,为对口支援“一市三县”的贫困学子提供助学补贴与教材费用补助,有力缓解困难学生生活压力,累计帮助1300余名各族学子完成学业。
充分发挥科教大省优势,扩大高等教育供给,协调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18所省属高校,增加建筑学、机械制造、旅游等实用型专业对阿勒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招生名额由原来的192个增加至233个,增幅21%,让更多学子获得深造机会。
金山银水间,教育的种子已悄然生根发芽;边疆校园里,团结的花朵正绚烂绽放。吉林与阿勒泰的教育情缘,必将继续照亮边疆学子的成长之路,续写更多充满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