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以创新举措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我省持续推动便民助企举措落地见效走笔

本报记者 曲镜浔

发票增额申请刚提交,系统就传来“分钟级”审批通过的提示;俄罗斯鳕鱼在政策助力下,从跨境通关到加工上架一路畅通,成了商超里的抢手货……一幕幕场景,勾勒出我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生动缩影。

这样的变化,源于近年来我省以改革破题,深耕营商环境建设的扎实实践。通过直击企业办事“痛点”、回应群众需求“痒点”,一系列创新举措既让高效服务贯穿发展全程,更让实惠便利直抵民生细微处。

数电发票赋额优化:企业资金链的“及时雨”

“建筑业企业普遍开票额度大、时间急。我这次申请调整额度,税务部门不到一小时就审批通过了。”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财务负责人陈伟光的经历,折射出吉林省数电发票赋额管理优化的实效。

今年以来,省税务局对数字化电子发票通过放宽申请条件、精简报送资料、提高调查巡查门槛等6项措施,将无需调查巡查的发票额度申请全部环节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

在流程优化上,税务部门将管理职能从税务科(所)前移至办税服务厅,组建“税费服务团队”实现受理、调整、审核、反馈“一站式”办理。

这一点,吉林省吉盛达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仁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下午3点08分在电子税务局提交25万元增额申请,3点16分就审批通过了。”8分钟的极速审批,背后是内部流转环节压缩70%的制度创新。

除了流程上的优化,资料精简也是发票赋额调整的重要一环。我省税务部门明确了需报送的审核资料,已提供电子材料的纳税人,无须提供纸质资料。充分运用纳税人以往发票开具信息、社保、个税等数据辅助核实,开通线上“即时响应”绿色通道,对特殊企业的发票额度调整申请,从常规工时变为主动加急,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

优化发票赋额管理并非“一放了之”。据省税务局纳税服务处人员介绍,该局还借助税收大数据开展人工核实,防范税收风险。对无固定经营场所、缺固定从业人员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从严限制额度及有效期,对高风险、低信用纳税人审慎调整。同时,跟踪监控额度调整后的使用情况,结合经营状况动态调整额度或有效期。

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优化发票赋额工作实施以来,12366服务热线关于发票赋额相关问题的业务咨询量6月份比4月份调整前下降27.78%,发票额度申请即时办结率同比提升了29.41%,启动调查巡查率下降了28.79%。

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边民与企业的“共富路”

走进珲春老姬海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称重、分装,一袋袋精加工后的鳕鱼产品打包待发。这些以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方式进境的俄罗斯鳕鱼,经严格品控加工后,正化作便捷美味端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作为2020年全国第一批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城市,珲春依托特色园区建设,逐步汇聚产业资源,产生集聚效应,如今已构建起水产品加工与粮食加工“双轮驱动”的特色产业格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珲春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货值强势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66.5%。

“企业购买的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进口原料享受了限额内税收优惠政策,直接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珲春海关副关长杜建民介绍道。不仅如此,海关还推出一系列便利化通关措施,如“委托申报”,边民可委托经备案的边民合作社进行集中申报,节省人力和时间;“直通运输”让货物在完成检查后不再分装过驳,直接运输至加工厂,减少转运环节和损耗;“免到场查验”则无需边民本人到场,委托边民代表到场配合即可。

这些政策红利正加速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珲春老姬海产发展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落地加工商品价值达3234万元,同比激增920%。

在政策赋能企业发展的同时,监管模式的创新也为这一产业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底气。值得一提的是,长春海关首创的互市贸易“一体系两平台”智慧监管模式,实现了对互市贸易业务从进口申报、进境查验、落地加工到税收征缴等信息全链条监控。

记者了解到,该模式不仅确保边民互市贸易商品来源可溯、去向合法、风险可控、责任可究,还极大激发了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的热情,直接受益边民突破1.1万人,推动了边民互市贸易从单纯的“通道经济”向“实体经济”转型。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一项项务实举措落地,企业办事更顺了,群众跑腿更少了,经营主体的活力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也正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实效。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