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住房从“遮风挡雨”的生存需求,进化为“品质生活”的价值追求,吉林正以“好房子”示范项目给出时代答卷。
2025年初启动的这场人居革命,不仅通过长春市保利景阳和煦、延吉市半山悦府、吉林市汇城·樾江山等标杆项目重塑居住标准,更引发政策设计者、行业专家对“住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思考。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高芸指出:“好房子的本质,是用建筑语言书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行业破局
专家解读供需端的双向激活效应
“好房子正在重塑房地产的价值评估体系。”高芸的观点在市场端得到验证:从供给看,保利等头部房企已将“得房率90%”“绿色建材”等标准融入战略规划;从需求看,延吉项目中35—50岁改善型客户占比提升23个百分点,证明品质创新正在激活观望人群的购买力。于明理补充:“评价标准中‘不允许出现群众上访’的规定,实质是用市场机制筛选出真正重视口碑的房企,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品质竞争’。”
这种竞争带来的产业变革已延伸至上下游。高芸指出:“当房企开始比拼地热供暖技术、适老化设计等硬核创新,房地产产业链就从‘土地依赖’转向‘技术驱动’,这正是构建新发展模式的核心所在。”
城市支点
从“好房子”到“好生活”的生态演进
在长春城区,保利景阳和煦项目通过嵌入式社区服务,缓解了周边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在吉林市,汇城·樾江山的绿色建筑技术为寒地城市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范本。高芸强调:“这证明好房子建设不是孤立的住宅工程,而是城市更新的撬动点。当住宅与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联动,就能形成‘好房子—好配套—好生活’的磁力场,这正是东北振兴背景下留住人口的关键抓手。”
这种联动效应正在形成制度创新,于明理透露:“下一阶段试点将重点推进‘好房子+完整社区’建设,让单一楼盘成为激活城市活力的细胞单元。”这种探索的深层意义在于:当住房从居住载体升级为城市发展的生态节点,其价值就超越了房地产本身,成为衡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尺。
政策锚点
从技术参数到民生需求的价值转译
吉林省住建厅发布吉林省“好房子”建设的相关要求,长春市发布了《长春市“好房子”评价标准(试行)》。长春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于明理解读:“层高不低于3米、容积率不超过1.8、得房率不低于90%的硬性指标,实质是将‘居住舒适度’量化为可执行的建设标准。”更关键的是政策中的双向约束——既要求房企杜绝逾期交房、安全事故等底线问题,又通过“环境、功能、质量、服务”标准,将社区养老、托育等民生需求转化为建设刚需。
首批试点城市的差异化探索,彰显政策设计的民生导向。长春侧重城区功能复合化改造,吉林市主攻绿色建筑技术,延吉则聚焦智慧社区建设。高芸分析:“这种‘省级统筹+地方创新’的机制,让‘好房子’标准既能扎根民生需求,又能适配不同城市的发展阶段,避免了‘一刀切’的政策空转。”
未来之问
“好房子”如何持续叩响幸福之门
站在吉林“好房子”示范项目的实践基础上,两位专家给出前瞻性思考。于明理强调:“需建立‘标准动态迭代’机制,如根据业主反馈优化适老化设施细节,确保好房子标准始终贴合民生需求。”高芸则建议:“应将好房子建设与智慧城市、低碳社区等国家战略对接,让建筑成为绿色发展、智慧治理的空间载体。”
暮色中的长春保利景阳和煦社区,老人在养老中心交流,孩童在托育园玩耍——这幅场景恰是“好房子”的终极答案:它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容器,更是承载天伦之乐、邻里温情的生活共同体。正如吉林“好房子”实践所揭示的:当住房政策始终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行业发展不再唯规模论,而是以品质叩击人心,幸福生活的大门自然会为每一个家庭敞开,这既是人居革命的初心,也是城市发展的终极意义。
居住革命
专家眼中的舒适度重构实践
在长春市保利景阳和煦项目,1200余组业主参与的需求调研数据揭示着一个转变:当户型设计实现“高得房率”,当园林景观成为全龄活动空间,住房的居住本质被重新定义。项目一期90%的去化率印证了于明理的判断:“改善型客户占比达68%的市场反馈说明,购房者愿意为嵌入式养老中心、酒店级归家大堂等生活场景支付溢价。”这种溢价背后,是休息区与娱乐区科学分隔等细节创新对生活品质的提升。
延吉半山悦府的适老化设计则体现着人文温度。全园区无障碍通行与斜放担架电梯的配置,配合1公里生活圈内延边中医院、九年制学校的无缝衔接,构建起“5—10—15分钟生活圈”的完整生态。高芸指出:“当科技应用(如华为全屋智能家居)与人文关怀(如适老化设施)结合,房子就从物理空间进化为有温度的生活载体。”这种进化在数据中显现:该项目72%的购房者认为,“智慧安防+适老设计”是打动他们的核心因素。
绿色与智慧
双轮驱动的可持续生活范式
吉林市汇城·樾江山项目的3.05米层高设计,打破了《住宅项目规范》3米的基准线。这一改动使室内空气流通效率提升,配合铝板石材外立面与铝包木门窗,建筑能耗也较传统项目有所降低。于明理强调:“绿色建材占比超40%的硬性要求,正在倒逼产业链升级,也是政策撬动产业的支点。”
延吉半山悦府的智慧社区实践则指向未来生活图景。人脸识别门禁、高空抛物监控等科技配置,与24小时“红色物业”管家服务形成联动:业主通过手机App报修后,物业系统可借助热成像技术预判设备故障,将被动维修转为主动维护。高芸分析:“这种‘物联系统+物业服务’的智慧化组合,不仅提升生活便捷度,更重构了社区治理模式,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微观样本。”
(本栏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