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婷婷)“你好法官,我要起诉,我的超市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合伙人兑出去了,我现在连店门都进不去,里面还有我的物品,这些损失我必须要回来。”
吴某与张某为多年闺蜜,2024年11月,二人合伙投入40万元用来经营超市。后因账目不清、未分红及经营理念分歧产生矛盾,多次争吵并4次报警。张某提议转让超市遭拒后,私自将其兑出。吴某无法进店,愤而诉至长白山池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考虑到常规判决可能致两败俱伤,还可能引发新的纠纷,作为承办法官,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法官决定进行调解。面对情绪激动的张某,公安和信访办的工作人员从闺蜜情和创业初衷入手劝导。法官采取“背对背”调解,经两小时沟通,双方达成一致:张某退还吴某8万元,签署解除合伙协议。
此案的成功调解,展现了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深度融入池北区综治中心建设,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将司法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