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公安部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剑指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乱象,重点整治辅助生殖、医疗美容、网络“医托”等违规行为,向违背医德、败坏医风的个别医务人员亮出“零容忍”态度。这场覆盖药品耗材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医德医风建设的专项行动,直击医疗领域的“痛点”“堵点”,吹响了守护群众健康权益的“冲锋号”。
医疗腐败是侵蚀公共利益的“毒瘤”,是刺痛群众身心的“暗箭”。当药品回扣成为“潜规则”,当检测样本外送藏着猫腻,当“白衣天使”异化为利益掮客,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就被置于险境。更令人心寒的是,个别医务人员披着“专家”外衣行骗,假借科普之名带货,不仅透支了行业信誉,更撕裂了患者对“医者仁心”的信任。
此次14部门联合出击,打出的是“组合拳”,瞄准的是“深水区”。从紧盯“关键少数”到规范招投标流程,从预警新型腐败到严惩“零容忍”,治理举措既治标更治本。但要让专项行动真正落地,必须织密“三张网”:织密制度网,堵住药品采购、基建项目中的监管漏洞;织密监督网,让行政执法与司法办案形成合力;织密民心网,鼓励群众举报,构建社会共治。唯有阳光照进每个角落,“暗箱操作”才无处遁形。
医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既要用“雷霆手段”惩恶,更要用“春风化雨”扬善。治理乱象必须将医德考核与职称晋升挂钩,让“红包”无处可收、“回扣”无人敢拿。与此同时,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打破“以药养医”旧模式,才能从根源上斩断利益链条。
医风整治关乎每个人的幸福安康,关乎整个社会对公平正义的定义。我们期待更多“阳光采购”平台上线,更多“明白就医”流程落地,更多“仁心医者”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不是口号,而是要刻在医生骨子里的职业信仰;健康中国不是空谈,需要每个环节都守住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