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保护传承吉林历史文化 夯实文化自信自强根基

李敏 李红军

白山苍苍,松水汤汤。雄浑苍劲、多元交融的吉林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百宝箱”中一颗璀璨明珠,它凝结着黑土地的独特气韵,承载着吉林人民深沉的精神归属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着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在吉林全面振兴的奋斗中,将历史文化瑰宝守护好,推动代际相传、发扬光大,对于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文化自信和凝聚力、提升地域综合软实力等都有重要意义。

全面认识吉林历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吉林历史文化长卷上深深印刻着黑土地特定自然条件、重大历史演化、文化生态环境等发展印记,它与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历程紧密相连,又具有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多样性、复杂性,沉淀着吉林一域的鲜明特质,赋予了吉林人民精神世界的坚韧、勇敢、开放、包容等性格底色。在冷峻严寒的磨练中,在广袤山野开拓的艰辛里,吉林先民培育了与恶劣环境共处的独特生存之道。古往今来,吉林既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亦是农耕、渔猎、游牧等多样文明交融场域,更是近代对外往来重要窗口,各民族的深度交往交融不但形塑了吉林多元文化的恢宏图景,还在历史风雨中将“奋发图强”“海纳百川”等品格深植于血脉中。尤其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面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一时代命题,吉林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用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持之以恒的奋斗,书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爱国史诗、发展篇章,彰显了吉林人民勇赴国难、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精神品质,这也成为激励后世守护家园、砥砺奋进的力量支撑。未来,必须将吉林历史文化中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开来、传承下去,深度融入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更好地激发干部群众发展热情和内生动力。

深刻理解保护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意义所在。千方百计呵护好祖先们留下来的瑰宝,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认识理解吉林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独特魅力,既是珍视过往,亦是面向未来所必需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指引。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吉林历史文化承载着祖国北方边疆特有的发展记忆,记录了民族融合的历史风云,展现了一方百姓抵御外侮、坚韧不屈的英雄壮举。它如同中华民族璀璨版图中的独特色块,如若保护不周致其缺损则难以展现神州全貌。守护好吉林历史文化多样繁盛的图卷,就是维系中华文明整体性的重要实践,就是守护共同精神基因库免受遗忘与侵蚀的重要之举。另一方面,让吉林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是唤醒地域力量、激发内生活力的关键密钥。悠久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伟力、生存韧性,在当代语境中激发其新的生命活力,便能释放巨大能量,为吉林振兴发展提供不竭的内生力量。珍视与传承好历史文化,既是我们的责任使命,亦是对未来发展的最深远馈赠。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前瞻视野和坚定步履深掘吉林历史文化宝藏,将其熔铸于时代发展洪流中,理直气壮讲好吉林历史文化故事,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建设软实力,在追寻民族复兴光荣梦想的征程中铭刻下深刻而壮丽的吉林印记。

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保护传承吉林历史文化必须立足于系统性考量、创新性融合与现代性表达,以“守正”定航向,凭“创新”添活力,在更高站位、更强机制、更广平台中促进其展现更强生机和活力。一是强化“保护为先”的发展理念。要进一步织密法律法规“守护网”,夯实保护制度基础,将真正承载重要历史讯息的文化瑰宝系统纳入保护范畴。借助数字化技术建立动态档案库,对重要古迹、典籍手稿、口头传说等留影留声,为吉林文脉存下“永生备份”。同时,注重培养各领域传承人梯队,助力传统工艺、地方戏剧、古老节日等历史文化资源在当代生活中更好勃发生命脉动。二是推动融合创新的具体实践。文化是流淌的活水,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将其单纯禁锢于玻璃罩中,要勇于打破文化与经济、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壁垒,开辟互促路径,让历经沧桑留下的文明瑰宝绽放时代芳华。如打造文旅融合精品线路,让游客在体验中沉浸感知吉林历史文化魅力;将传统纹饰、冰雕技艺等元素融入创意产品和现代建筑语言中,让古老历史可触可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编写富有地域特色教材,将地方史、艺术形式、民间文学润物无声融入各级校园,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和传承发展的种子。三是促进精准传播的时代表达。善用媒体融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式传播矩阵,策划系列精品纪录片、打造特色栏目,讲述兼具思想力量和情感温度的吉林历史文化故事。聚焦地域题材,推出一批彰显吉林精神标识的戏剧、音乐、小说等精品,以真挚笔触和震撼的舞台语言拨动受众心弦。深入挖掘吉林历史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经验等,借助友好城市和国际活动机遇,主动对外发声,让吉林历史文化以更具共鸣、更为现代的方式融入全球多元文化对话体系中,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吉林声音传得更远、更响亮。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