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大量的历史文物、珍贵图片和详实的文字资料,让人们深刻了解到那段历史的残酷与沉重。
来自四平市的大学生李伟达默默垂首,用手机拍照记录,“这次参观让我深受触动,那些惨痛的历史画面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要铭记历史,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李伟达感慨地说。
据了解,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是依托辽源矿工墓遗址建设的一所专题陈列馆,2005年被中宣部确定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被中国侨联确立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如今,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是集公祭性、警示性、展示性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比较完好保存着东北沦陷时期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等丰富内涵的文物233件,其中珍贵文物13件。展出的基本陈列主题为《历史见证殖民劫难——辽源矿工墓遗存及史实陈列》,由“侵占矿山”“矿工血泪”“矿山风云”等六个部分组成。
“这些景观不是冰冷的展品,是会‘说话’的历史证人。”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副书记刘宏颖指着不远处长跪的蔡九龄铸铁像说道,“这座雕像24小时面朝死难矿工墓,目的就是警示后人,任何侵略与压迫,都将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据刘宏颖介绍,展馆年均接待参观者10万余人次,至今已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及国外友好人士近700万人次。其中,还举办了图文详实的临时图片展深入社区、中小学校,向广大学生和社区居民配发宣传手册,使辽源矿工墓陈列馆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刘宏颖告诉记者:“除了常设展览,我们还在清明节、5·18国际博物馆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12·13’国家公祭日等特殊节点与辽源市各学校、企事业机关团体等共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馆内优秀的宣教人员走进校园,以讲历史故事、革命故事的方式,教育和启发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