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仅5年多,就能打造近百万吨石墨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能。
在中溢集团(吉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记者首先感到意外的,是这家企业“撬”动的项目规模和数量。
“我们在省内建设有年产30万吨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年产10万吨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年产20万吨特种石墨制品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其规模在国内负极材料行业和石墨电极行业皆排名前列。”中溢集团董事长关宝树言语中透着自豪。
企业发展历史不算长,为何能撑起如此“大手笔”?
记者在一面专利展示墙上看出了端倪。这里足足挂满了30多项关键专利,却还不足企业所获专利的三分之一。几年来,企业自主研发专利达110项,涉及生产和研发的方方面面,这面墙早已容纳不下。
成立之初,中溢集团只在炭素行业领域发展,但很快他们就敏锐地注意到,新能源电池行业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加之我国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与鼓励,若能把握新契机,必能迈出新步伐。
踏入新领域,靠什么立足?在研发创新上“敢投入、狠投入”成了中溢集团的发展密码。
2021年,中溢集团启动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从此进入了新能源负极材料生产行业。随着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2021年至2023年,共立项开展研发13项,投入研发费用1.75亿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企业研发生产的超高功率石墨方电极,填补了国内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方电极生产的空白,结束了国内大型电阻炉使用大规格优质方电极依赖进口的历史。
凭借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乘着我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强劲东风,中溢集团再接再厉,在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碳材料领域持续深耕——
与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知名新能源电池研发中心及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实验室进行广泛科技交流与合作,并着手与清华大学联合创办吉林省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创新中心;
与宁德时代、上海杉杉等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被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吉林省重点企业。
研发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企业产品竞争力愈加强大,行业地位不断提升。
目前,中溢集团年产20万吨石墨电极及特种石墨制品全工序生产线、年产15万吨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的全工序生产线已投产,其余产能正在建设中,预计将在2027年建成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预估年产值200亿元,吸纳就业2000人。
2024年5月29日,中溢集团与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自带负荷消纳配置风力发电项目合同,标志着公司生产用电为“绿电”,产品可配置“绿证”销售,同时实现了用电电价降低0.13元/千瓦时的目标。
“公司规划布局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全球未来发展需求,这也决定了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合作空间。现在我们的产品除销往国内各需求厂商外,还远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谈到未来发展,关宝树自信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