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评论

让暑期托管托得住管得好

柳 五

这个暑假,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孩子无人照看又犯难了。带孩子上班不现实,留在家里不放心。当暑期成为双职工家庭焦虑之源,孩子安全与照管之忧如影随形——这些民生痛点映照出社会公共服务的紧迫缺口。暑期托管,这个看似“小切口”的民生问题,却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幸福神经。

破解难题,首要在于盘活资源、精准投放,以“共享”填平城乡鸿沟。当前,托管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公共空间人满为患,而乡镇儿童无处可去;城市专业师资富足,而乡村志愿者常捉襟见肘。有地区将托管点延伸至乡镇街公共服务中心,优先保障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正是资源下沉的积极尝试。但乡村孩子前往托管点有时路途较远,资源供给“最后一公里”仍待打通。政府主导不等于大包大揽,应鼓励引入社会力量补充师资和场地缺口,同时盘活闲置校舍、社区空间,织密托管服务网络,让资源如活水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多方协作机制,是托管服务可持续运转的坚实底盘。多地推行的“一校一案”模式中,学校作为主体力量,社会机构提供特色课程,第三方力量参与服务,各方边界清晰、协同互补。反观部分公益托管点依赖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在心理辅导、非遗传承等专业课程上力有不逮。有地区探索建立专业师资库长效机制,吸纳退休教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专业人才,并尝试协商开放闲置校园场地,正是机制优化的重要一步。政府统筹协调与资源支持不可或缺,但家庭责任意识同样重要。有公共文化场所呼吁家长加强管教与登记联系方式,正是避免“一托了之”、明确各方权责的必要提醒。

托管服务不是简单“看住孩子”,更要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品质内涵,打造安全、有序的成长空间。部分托管班严格限定“看护为主”,拒绝线上授课与讲授新课,同时提供体育、手工等丰富活动,平衡了安全守护与快乐成长。有些图书馆应对秩序难题,不仅加强宣导,更以科学分区、开辟专用隔音活动区等物理区隔实现精细化管理。暑期托管应始终以儿童需求为本位,坚决杜绝“校内加班补课”的变相异化。唯有在筑牢安全底线之上,追求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活动设计,才能让托管服务真正成为孩子们向往的“暑期乐园”。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暑期托管服务考验着社会文明的温度与治理的精度。当我们以共享资源填平鸿沟,以协同机制凝聚合力,以精细管理提升品质,这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便化为民生幸福的厚重基石。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被温柔以待,正是我们托举明天的最好方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