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基孔肯雅热引关注,疾控专家提示: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关键

本报讯(记者张添怡)近期,全球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引发关注。针对公众关切,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长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省尚未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公众无需恐慌,但要提高认识,做好个人防护,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徐长喜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

“该疫情曾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岛屿上发生,已在119个国家发现基孔肯雅病毒本土传播。2010年以来,我国曾报告源自缅甸、泰国、孟加拉国、印度、菲律宾等国家的输入性病例,并曾在广东、云南、浙江等省份引起本地传播。”徐长喜说。

徐长喜解释,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伊蚊叮咬传播,最常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当蚊虫叮咬了感染者2至3天后,再叮咬人时,可被叮咬者感染。

相关文献和我省蚊媒监测显示,我省暂未监测到可以传播基孔肯雅热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

据介绍,大多数感染者会在带毒蚊虫叮咬3至7天后,开始出现症状,常见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剧烈的关节疼痛可导致行动困难。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肌肉痛、关节肿胀、皮疹、恶心、疲劳等。此外,偶有感染者引发眼部、心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

针对疾病预防,徐长喜表示,避免蚊虫叮咬是关键。他建议,做好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使用0.5%氯菊酯处理外衣物、选择装有纱窗纱门的住所、使用蚊帐等防护措施。

假期外出和返吉人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徐长喜建议,公众出发前查阅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哪些地区正在发生疫情或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依据此类信息判断是否应前往该地区。

在暂无疫情但存在感染风险升高的地区,计划停留较长时间或前往正发生暴发疫情的地区的人员,可前往当地医疗机构咨询医务人员,出行时宜携带含有避蚊胺、埃卡瑞丁、柠檬桉油、对薄荷烷二醇等活性成分的驱虫剂,并按照说明使用。

“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返吉后,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症状,请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说明返回时间和地点,以尽快得到诊治。”徐长喜说。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