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拉林河西岸,万亩有机水稻在盛夏骄阳下舒展着油亮的叶片。蓝河坝米业董事长李财行走在田埂间,调阅着田间实时数据——太阳能杀虫灯运行状态、土壤墒情监测、无人机植保轨迹,万亩水稻生长数据尽在掌握。这片曾被称为“天下第一粮仓”的黑土地,因科技深度赋能,有机农业正在升级。
智造内核,科技赋能有机水稻生长全周期。这片万亩有机水稻基地深植于松嫩平原河套荒地,6.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铸就天然优势。拉林河活水通过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滋养,300盏太阳能杀虫灯构筑起生态防线。在总投资超3000万元的智能工厂,新投入的色选机已完成调试。“这套设备能以每秒500次高速分拣,确保黑米的花青素保留率达90%以上。”技术人员在封闭洁净的车间里介绍。3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依托ISO双认证体系,22道严格品控节点贯穿“田间到餐桌”全程。智能粮仓里,传感器正为秋收的硕果默默守护着最佳温湿环境。
科技赋能,智慧守护产业链条。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蓝河坝米业将技术创新融入产业链每个环节。斥资引入的智能粮仓管理系统,让4万吨仓储实现温湿度精准调控;生物菌肥替代化学肥料,太阳能杀虫灯与无人机飞防构筑立体生态屏障;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专家团队常驻基地,为稻花香2号、吉糯1号、黑珍珠等优质品种量身定制有机种植方案;3套现代化加工生产线日均处理稻谷900吨,严格认证为大米贴上安全标签。
品质密码,科技淬炼的有机承诺。眼下尽管稻穗尚青,品质较量已在微观层面展开。“这是与吉林农大联合研发的发芽糙米预制饭,保留γ—氨基丁酸活性成分。”李财介绍,蓝河坝有机稻的品质科技密码:稻株茎秆粗壮度提升15%的微观奇迹,益虫种群扩增3倍的生态防线,24小时传感矩阵记录的22项生长参数,这是科技对这片黑土地的品质承诺。近年来,蓝河坝米业持续以科技之力。在叶脉间打造吉林大米的“黄金基因”。目前,其产品已进驻山姆、永辉等30余家大型商超,有机大米年销万吨仍供不应求。今年投入的百万级数字营销系统,正通过AI算法,让数万吨优质大米与消费需求实现更精准的“握手”。
站在稻田边远眺,这位全国劳动模范语气坚定地说:“我们不仅卖大米,更要让吉林黑土地的价值被世界看见,让‘天下第一粮仓’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让万亩有机稻田生长的‘数字水稻’香飘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