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民主法治

“司法温情”暖心田

本报讯(丰元雪 记者王子阳)近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通过耐心细致的庭外调解工作,化解一起因口头借款引发的民间借贷纠纷,不仅为当事人解决了经济争议,更修复了多年的朋友情谊,让司法温情走进群众心田。

据悉,张某与李某是相识多年的好友。2023年5月,李某因生意周转急需资金,向张某借款6万元。当时张某碍于情面,未与李某签订书面借款协议,仅以口头约定足额提供借款,双方既未明确利息,也未约定还款期限。

今年年初,张某因家人患病急需用钱,向李某催要欠款,并提出按年利率10%计付利息。李某称该笔款项是双方合伙做生意的投资款,且以手头拮据为由拒绝立即还款。协商无果后,张某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其立即还款付息。

承办法官在开庭审理查清基本事实后,并未简单一判了之,而是立足事实与法律,组织双方进行庭外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精准把握双方争议焦点和心理诉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利弊,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最终,双方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既解决了债务问题,也让受损的友谊得以修复,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法官提醒广大群众,民间借贷虽看似简单,却暗藏诸多风险,口头约定、条款模糊等都是引发纠纷的常见原因。无论关系亲疏,进行民间借贷时都应签订书面借条,明确借款金额、用途、利息计算方式、还款时间等关键条款,并妥善保留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有效证据,以规范借贷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