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市州·通化

“智”汇通化 向“新”而行

——第八届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回眸

本报记者 李铭 孙鑫 何禹洁

8月10日至11日,第十五届东北亚博览会——第八届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在通化市举办。 本报记者 李铭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医药、人参产业发展作主旨报告。 本报记者 李铭 摄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教授孙晓波就“国产保健食品复方配伍备案”新政进行政策解读。 本报记者 李铭 摄

天津中医药大学院长李正作题为《AI驱动的现代中药智能创制与生产智慧监管》的报告。 本报记者 李铭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士林以及30余名医药领域专家走进通化市医药企业,精准“把脉”开“良方”。 本报记者 孙鑫 摄

“通化人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发布。 本报记者 李铭 摄

《中药现代化三十年(1996-2025)》定稿会议现场。本报记者 孙鑫 摄

八月的“中国医药城”通化,药香盈城,群贤毕至。一场盛会,“智慧”激荡“新”潮,“创新”引领发展,“共赢”汇聚合力。

以“深化融合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为题,拓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新”局,8月10日至11日,第十五届东北亚博览会——第八届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在通化市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权威专家、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员以及医药企业代表等云集于此,共话医药健康产业融合创新升级之路,共谋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向“新”求“质”,逐“智”前行

产业发展之“新”,首在理念之“新”。

把脉趋势,锐意创新,驭势而行……擘画医药健康产业新发展,本次论坛集前沿智慧交锋与精准合作对接于一体,既是尖端洞见的思想盛宴,更是高效链接资源与机遇的平台。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医药、人参产业发展作主旨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教授孙晓波就“国产保健食品复方配伍备案”新政进行政策解读;天津中医药大学院长李正作题为《AI驱动的现代中药智能创制与生产智慧监管》的报告,立足前沿政策和丰富从业经验,为通化乃至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院士专家学者们指明新质生产力赋能医药、人参产业的路径,为产业规划建言,为企业发展贡献科研智慧。我们将借专家智慧,推动通化人参产业在林下山参标准制定、数字化平台建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广等方面取得突破。”通化市人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左英俊说。

集“智”通化,与会院士专家学者聚焦医药健康产业科技前沿、研产关键与政策高地,驱动产业能级跃升。

“连续8年举办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已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此次论坛在种植、生产、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推动科技赋能。当前,研发端,我们突破小分子皂苷提取技术;化妆品端,实现了人参根、叶、花、果的全株开发利用,推出‘汉参’化妆品系列产品,科技赋能的澎湃动能令人振奋。”参加论坛,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益胜受益匪浅。

与此同时,论坛开幕式上现场发布了“通化人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签订了《“通化人参年度产业发展报告”编撰委托协议》《健康产品研发生产服务中心合作协议》。同步举办专家咨询会、林下山参标准研讨会、院士问诊、《中药现代化三十年(1996-2025)》定稿会等多项活动,从标准引领、智慧赋能到历史传承等多个方面,为医药健康产业升级提供多维支撑。

“参加论坛,不仅主旨报告令人受益匪浅,‘通化人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发布,也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今后,我们企业的产品将会以‘通化人参’为品牌引领,做到一参一码,提升产品的信任度和品质的认可度。”吉林鑫业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家秋说。

通化市工信局局长姜明林表示:“本届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旨在深化融合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我们将牢牢抓住张伯礼院士专家团队对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问诊把脉’这一有利契机,抢抓机遇扬长避短,全链协同共促发展,不断挖掘激活医药健康产业千亿级潜力,全力构建以中药材种植生产为基石、现代化中成药为支柱、化学药为增长引擎、生物制药为核心驱动力、医疗器械为重要补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这次到通化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看到通化对人参产业发展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比如对产区情况进行调查摸排,选定适宜林下山参种植的环境;建设电子围栏,对林下山参的种植和利用形成有效监管;建立从生长到采挖再到流通和销售的完整溯源体系,让消费者更放心地购买使用林下山参等。同时,也看到通化医药健康产业有了新的发展,重组人白蛋白、小分子化药还有一些中药大品种等对通化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数据来看,通化医药健康产业、人参产业的增长率在全省名列前茅,让人欣喜而振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原所长孙晓波评价。

借“智”促“跃”,向“实”赋能

借论坛之力,拓通化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士林以及30余名医药领域专家走进通化市医药企业,通过“面对面”问需,“点对点”把脉,为企业开出发展“良方”。

走进东方红西洋参药业(通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中药智能分拣机——人参无损检测设备”正高效运转。院士专家们认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人参产品研发、林下山参品牌建设等情况,并建议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将电子围栏种植、闭环溯源等技术与智能分拣结合,打造从种植到加工的“零损耗”品质链条,为“通化人参”品牌价值提升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院士专家团队亲临企业指导,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企业在提升人参品质标准化和生产效率上的潜力。我们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对设备的开发和使用,让科技真正成为人参产业提质增效的‘引擎’,以实际行动践行新质生产力理念,为通化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新动力。”东方红西洋参药业(通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欣坚定地说。

在通化正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一行在听取修正人参健康产业园建设规划、详细了解企业人参精深开发现状后,靶向“问诊开方”,助力企业向“新”提质。

“院士专家们为企业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给出了极具指导性的意见建议,更加坚定了我们深耕中医药产业的信心。”通化修正人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福生说。

通化安睿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注射级重组人血白蛋白产品产业化开发及规模化生产的生物医药技术企业。近年来,企业凭借核心技术和产业优势,安睿特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成功进入国际市场。

来到企业,院士专家实地参观企业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详细询问技术研发、生产工艺、质量把控及国际市场拓展情况。同时,提出生物制药是医药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企业要加强技术攻关,探索重组蛋白技术在重大疾病、罕见病治疗等更广阔领域的深度应用,持续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

“通化医药健康产业在全国具有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人才储备、科研深度以及产品的研发等方面发展前景广阔。其中,人参产业发展、生物产品制造和研发都有很大的潜力,通化医药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士林说。

借“智”聚力谋发展,院士专家为通化医药企业精准“把脉”,赋能医药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铸“基”擎“势”,阔步前行

由“智”及“质”,开启求“新”问突破的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8届。背后,根植于通化市委、市政府的长期战略擘画与张伯礼院士工作站的协同赋能。

在通化医药高新区内,张伯礼院士工作站这座“智慧引擎”持续为通化医药健康产业注入澎湃动能。自2012年获批、2013年揭牌成立以来,这个张伯礼院士在全国成立的唯一一家工作站,已成为推动通化乃至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跃升的核心力量。而由其倡议发起的“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正是这一力量集中迸发的璀璨舞台。

历数过往多届论坛,其最鲜明的烙印便是推动前沿科技在通化沃土上落地生根。论坛搭建的高端产学研对接平台,直接促成了院士工作站与通化药企的深度合作。

赋能药企升级,与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玉圣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省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红西洋参药业(通化)股份有限公司等携手,成功孵化“消糜栓”技术深化、“大株红景天”系列开发、“非林地种参的顶层设计”“人参智能检测设备”等标志性项目,显著提升通化医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论坛延伸的产学研链条,促成院士工作站与通化师范学院联合开办双导师硕士研究生班,已成功培养11名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产业长远发展储备核心力量。

同时,论坛汇聚的智慧光芒持续照亮通化产业发展路径。23位院士工作站专家受聘为通化市政府医药健康产业顾问,累计贡献103条极具价值的战略建议,深度参与地区产业政策与顶层设计,成为通化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最强大脑”。

随着张伯礼院士工作站“高端智库、技术纽带、人才平台”三大支柱作用日益凸显,第八届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在往届七次会议沉淀的坚实成果之上,继续广纳医药健康领域的顶尖智慧。

通化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婧楠告诉记者:“张伯礼院士工作站在通化高新区设立以来,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为纽带,积极推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先后召开8次医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技术咨询及项目对接会,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合作开发项目,并联合开办双导师硕士研究生班,培训企业所需人才,助力辖区企业发展壮大。同时,还积极参与编制我省医药健康产业科技成果汇编等文献资料,累计收录并推介相关科技成果191项。今后,院士工作站将作为‘高端智库’,持续为企业搭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通过技术赋能、人才培育与资源集聚,引领医药健康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助推力。”

通化市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医药城”,拥有近70年的医药产业发展史,逐步形成了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药、医药器械等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现有医药企业104户。

近年来,通化市把建设“三个千亿级”“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的重要抓手,坚持向“新”图强、以“质”取胜,医药健康产业持续提质增效。安睿特重组人白蛋白、东宝人胰岛素系列产品等“通字号”技术成果扬帆出海、填补世界空白,人参闭环溯源体系、林下山参精深加工产品率先破题、势头正盛,全市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正在向“千亿级”目标稳步进发,人参产业综合产值稳居全省“半壁江山”。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的关键之年,第八届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把脉全省医药健康、人参产业发展思路,指导通化绘制好“三个千亿级”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推动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走向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