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血色信仰的时代淬炼

——东北抗联精神的吉林传承(一)

本报记者 李娜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山河变色、国土沦丧。

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东北抗日联军爬冰卧雪、浴血奋战,以铮铮铁骨御外敌,用血肉之躯筑长城,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铸就了“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东北抗联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亲临吉林,每一次都讲到东北抗联。他高度评价杨靖宇、赵尚志、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强调“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

沐浴着新时代的曙光,吉林人民牢记殷殷嘱托,高擎东北抗联精神的熊熊火炬,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那闪耀的名姓,是奋进新时代的航标

时光回溯至94年前。九一八事变让黑土地浸染硝烟。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东北迅速沦陷。

“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与东北人民同患难,共生死,争取东北人民的解放。”

“敌人在哪儿蹂躏我们同胞,我们共产党人就在哪儿和人民一起与敌人抗争。”

危难之际,中共满洲省委号召东北全体党员与东北人民共存亡。

党员干部率先奔赴抗日第一线!

杨靖宇和战友高举抗日救国旗帜,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浴血奋战。1932年,受党组织委派,他来到南满地区(今磐石、桦甸、梅河口一带)改编了磐石、海龙游击队,一手将这两支弱小的抗日武装打造成驰骋东南满地区的抗日劲旅。

周保中中断在苏联的学业,来到东北开展武装抗日斗争。他带领队伍在宁安、敦化、桦甸的密林里穿梭,教他们游击战术,更教他们“抗日不分党派,救国就是大义”。

赵一曼从内地赶赴东北抗日前线。站在哈尔滨的土地上,她豪迈抒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

大批党的骨干力量紧急赶赴东北,疾声呼号,团结带领那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奋起抵抗日寇,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据统计,从1931年10月起,中共满洲省委和各地党组织先后派遣500余名党团员到游击队和义勇军各部中工作。

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王德泰、赵一曼……东北抗联英雄谱上,一个个名字灿如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壮阔征程。

仰望精神丰碑,汲取信仰力量。这力量穿越时空,在红色吉林生根发芽,绽放出改变时代、创造奇迹的磅礴伟力。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的人民教育家黄大年、“能为群众服务,我才觉得心里踏实”的崔光日、以“穿针引线”般的细致化解千家难题的时代楷模吴亚琴……吉林大地上,一批批优秀党员干部将东北抗联精神内化为牢记初心使命的责任与担当,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为民情怀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书写着黑土地新的辉煌篇章。

那如磐的信念,是破浪新征程的风帆

“50多天没有吃粮食”“百日未见油星、盐巴”“拧开子弹取火药消炎开刀”“为避免烧火暴露,冬天在雪地里只能抱在一起取暖。睡觉时哨兵半小时就要叫醒,否则会冻死”……翻开抗联将士们的回忆录,许多章节不忍卒读。

孤悬敌后14载,东北抗联战士武器落后、供给匮乏、环境恶劣,但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残酷的斗争中,东北抗联从最多时3万多人锐减到最少时不足2000人,军级以上干部牺牲30多位,师级以上干部牺牲100多位。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不惧艰难险阻、不惜流血牺牲,始终坚定执着、勇往直前?

是忠于人民、忠于党的坚定信念!

向“难”而行,拼死抗争,战斗至最后一人。杨靖宇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依然对抗战胜利充满必胜信心,“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就是死也不能向敌人屈服。革命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

历史证明: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信仰,始终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强保证。

今日之吉林,正处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重重挑战,吉林人民赓续抗联将士“血战到底”“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红色基因,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披荆斩棘、闯关夺隘,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动能领域领跑增长,文旅消费新业态持续扩容。2025年上半年答卷,成绩亮眼。跃动的数据,清晰勾勒出传统产业蝶变、新兴领域突围、文旅业态新生的动能转换轨迹。

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吉林,正向着目标,全力奔跑。

那血色的信仰,是“为人民”的滚烫温度

白色的雪、黑色的土、红色的血交织浸染,定格成东北这片土地独特的历史影像。植根东北这片红色土地,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历久弥珍。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把抗联的历史发掘好、研究好、宣传好,组织好相关纪念活动,为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凝聚正能量。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东北抗联精神位列其中。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

中共吉林省委作出指示:我们要继续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坐落在红色革命老区通化的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坚持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主体,通过专题教学、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沉浸式教学等多元教学模式,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红色课堂”,持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使命、凝聚奋进力量,着力将东北抗联精神转化为新时代发展动能。自2021年8月22日正式揭牌启用以来,已累计培训学员近30万人次。

深度体验完杨靖宇干部学院的“红色课堂”,抗联英雄李延禄的外甥女杨丽珍感触颇深。她动情地说:“东北抗联是一座精神富矿,我将继续深挖红色资源、讲好抗联故事,让年轻一代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在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蘸血成诗、一往无前。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源自“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时代更迭,初心不变。在抗联英烈后人的新时代奋斗中,东北抗联精神有了新的映射。

2019年9月,杨靖宇将军的曾孙马铖明来到吉林工作。现在,他是共青团磐石市委副书记,投身于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等事业中,把青春奉献给这片英雄的土地。磐石知青城的“红色供销社”里,货架上摆着各种农产品,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这种“产业反哺民生”的循环,正是抗联精神最鲜活的当代诠释——让红色基因在滋养农业、富裕百姓中,真正实现“精神传承”与“发展实效”的双向奔赴。

沧海桑田八十载,吉林这片黑土地上,抗战的硝烟早已弥散殆尽,血色信仰的淬炼却从未止步。从革命年代的生死考验到和平年代的使命担当,这种信仰始终保持着“为人民”的滚烫温度,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英魂化炬照长空,后辈循光志未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次站到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将铭记伟大东北抗联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奋力推动东北重振雄风、再创佳绩的新征程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