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人生规划有助于锚定方向、行稳致远。然而,当“规划”异化为某些干部精心算计的“自我设计”,便容易走上歧路,贻误个人,更损害事业发展。
近年来,一些违法违纪案例反映出,有的干部年纪轻轻便汲汲营营,四处钻营“背景”“靠山”,企图通过搞“团团伙伙”走捷径,将仕途寄托于“高人指点”。有的则对“晋升路”有着“真知灼见”,醉心与领导“攀交情”“称兄弟”,对特定岗位甚至“不择手段”“非上不可”。还有的早早陷入“晋升焦虑”,精算晋升节点,沉迷履历“镀金”;又或因一时得失便消沉懈怠,将人生规划得“一眼望到头”。
这种精心算计的“自我设计”,看似规划人生,本质是政绩观、权力观的错位。在错误观念引导下,急功近利者纷纷浮出水面,只愿在易出“显绩”、易获关注的任务上倾力,对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工作则敷衍塞责、能推则推。更有甚者,将公权力视为职业“红利”,在“官本位”迷思中忘却了权力源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其危害深远,不仅贻误干部个人,更破坏政治生态、损害组织威信,打击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干部成长之路,从来不是个人精心设计的“独木桥”,而是融入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康庄道”。将职务晋升等同于价值实现,将“领导印象”奉为行动圭臬,一心扑在“拉关系”“搞圈子”“套近乎”上,其结果必然是根基虚浮、脱离群众,如同流沙筑塔,纵有片刻浮华,终难经受实践和人民的检验,必将被时代洪流淘汰。
锚定正确的人生坐标,关键要深刻认识到:干部的真正价值,在“担子”轻重不在“位子”高低,在“田间”口碑不在“席间”赞誉。只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时刻牢记入党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成长规划的永恒主题,少一些复杂烧脑的“自我设计”,多一些单纯干净的实干苦干,才能在群众认可中汲取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要勇于到乡村振兴主战场、改革攻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棘手问题中增长才干。要深入基层、扎根群众,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稳扎稳打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