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吉巧好物”文创市集掀起消费热

本报8月17日讯(记者王伟)今天,在长春农博会2号展馆,由省妇联等五部门联合举办的“吉林巧姐”手工制作大赛暨“吉巧好物”文创市集人头攒动。300余件工艺精湛的手工制品、50余个琳琅满目的销售摊位、趣味十足的手工体验区,与流动直播间里“云端”涌动的点赞刷屏,共同勾勒出一幅巾帼创业的活力画卷。

在“吉巧好物”展示区,由鱼皮拼接而成的“福禄”引得观众啧啧称奇。“鱼皮画制作要经过选鱼、去皮、防腐、定型等多道工序,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毳介绍。展台上,满族剪纸的红色纹样跃动如火焰,草编包散发着玉米叶的清香,非遗盘扣化作现代饰品……这些兼具传统底蕴与时尚审美的作品,尽显吉林女性的灵慧巧思与灼灼匠心。其中,纳入“吉巧好物”名录的“吉·巧”“吉·珍”“吉·食”“吉·美”四大系列150余件产品首次亮相,即获采购商青睐。

“这款人参娃娃挂件卖爆了,已经补了三次货了!”长春市毛毛手工坊负责人毛玉凤一边手指翻飞地演示着钩织技法,一边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吉巧好物”销售区内热闹非凡,来自“吉巧好物”产品供应基地、巾帼手工基地、巾帼农产品基地、美丽工坊的展商们纷纷支起展台,乌拉草坐垫、艾草香囊等产品吸引游客争相购买。“参展这几天,各类钩织产品卖得都很好,还接到了一笔大订单!最让我惊喜的是,不少姐妹特意找来,想学习钩织技艺创业。”毛玉凤告诉记者,省女企业家协会、省现代农业发展妇女促进会等多家协会来到现场洽谈合作,让“小手工”对接“大市场”。

“妈妈,我做的雪球像不像真的?”体验区内,孩子们正用毛绒材料制作吉林特色“冰雪文创”。波点彩绘、参仔钩织等互动项目前排起长队,就连银发奶奶们也兴致勃勃学起手工缠花。省妇联组织的公益体验活动中,“爱心妈妈”们与结对儿童“沉浸式”体验手工制作魅力。

在“吉巧好物”流动直播间,“巾话筒”主播与巾帼电商带头人轮番登场,将线下的手作精品与热闹场景搬至镜头前,同步推介“吉巧好物”,为产品销售开辟新路径。直播过程中,线上观众热情高涨,屏幕内外火热联动。

多年来,省妇联将深入实施“吉林巧姐”手工制作项目作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支持、带头人培育、技能培训、赛事引领、展销平台赋能等,全力推动项目产业化发展,“吉林巧姐”手工制作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全省共建立“吉林巧姐”手工基地85个,累计带动10万名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从指尖技艺到致富产业,从田间地头走向广阔市场,一根根丝线编织梦想,一片片草叶诉说乡愁。她们以巧手守护非遗根脉,用创新点亮生活之美,让吉林故事在飞针走线间流淌,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绣出绚烂篇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